老君巖次劉誼韻
仙馭凌云去幾年,九流空苦道家言。
何人懷古求遺像,巖穴長蒙雨露恩。
儼然鶴發與龍顏,誰道乘風不復還。
渾俗何須窮變化,或來塵世或云間。
仙馭凌云去幾年,九流空苦道家言。
何人懷古求遺像,巖穴長蒙雨露恩。
儼然鶴發與龍顏,誰道乘風不復還。
渾俗何須窮變化,或來塵世或云間。
仙人的車駕駕云而去已有多年,九流學派空自為道家學說而煩憂。是何人懷古前來尋找遺留的圣像?這巖穴長久蒙受著雨露的恩澤。(老君像)端然有著鶴發與龍顏,誰說他乘風云去就不再回還?融入世俗何須窮盡變化之術?他有時降臨塵世,有時又在云間。
仙馭:仙人的車駕,此處指老君的仙駕。
九流:戰國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,此處代指各家學說。
遺像:指老君巖的老君雕像。
鶴發龍顏:形容老君的容貌,鶴發指白發,龍顏指威嚴的面容。
渾俗:融入世俗。
窮變化:徹底探究變化之理。
老君巖為宋代泉州清源山著名的道教石刻,系老子雕像。作者與劉誼同游時,因劉誼題詩而作此和韻詩,借景抒懷,表達對道家思想的感悟。
全詩圍繞老君巖展開,通過對雕像的描寫與對老君行蹤的想象,贊美道家超脫世俗、自在無拘的境界,語言平實而富有哲理,是宋代道教題材詩歌的典型之作。
露下菱歌遠,螢傍藕花流。
臨溪堂上,望中依舊柳邊洲。
晚暑冰肌沾汗,新浴香綿撲粉,湘簟月華浮。
長記開朱戶,不寐待歸舟。
恍重來,思往事,攪離愁。
天涯何處,未應容易此身休。
莫問吳霜點鬢,細與蠻箋封恨,相見轉綢繆。
云雨陽臺夢,河漢鵲橋秋。
巨石如掌平,
兀然半青嶂。
欽哉昔道人,
飼虎茲嵓上。
霏微細雨生湖濱,門前柳色朝朝新。
芳草能留遠游客,黃鸝似報江南春。
杏子花開好顏色,施朱著粉誰為飾。
嫣然疑是東家妹,乍來窺我墻頭立。
似與東風舊有情,相逢沽酒闔閭城。
婆娑且就壚頭醉,慷慨誰論世上名。
排遣何曾達,思惟亦是塵。
病翻為樂果,發在是愁因。
松老皆成佛,花清亦避人。
禪棲如竇許,色色可怡神。
百年無作者,之子擅奇才。
豈謂黔中使,翻從嶺上回。
衡文時望重,握手老懷開。
更喜居停近,深宵亦往來。
駭浪驚濤勢拍天,
客舟都為利名牽。
英雄千古歸淘汰,
高蹈應推魯仲連。
剡水悠悠一棹過,芬蒸蘭味譜情多。
季方高況星垂座,伯玉馀風雅入歌。
無奈倦游驚歲月,遂令離恨動煙波。
歸家若問浮塵跡,已傍漁磯理釣蓑。
聞尋冰雪出邊陲,
一局殘棋一卷詩。
吟罷便愁田海換,
何須更待爛柯時。
清江繞舍竹成陰。秋日共登臨。
地與主人俱勝,情如酒盞方深。
故園何處,時因望眼,聊寄歸心。
抖擻一襟涼韻,不教簿領塵侵。
春入蓬門少,邀春費苦思。
補籬移野卉,注甕當清池。
枝理侵窗柳,秧分夾徑葵。
媸妍同一視,嫫母亦西施。
漫興詩成散逸多,玉人彩筆為編摩。
四愁平子饒情興,五噫梁鴻發嘯歌。
羽獵長楊違侍從,碧雞金馬飽經過。
彫蟲小技嗟吾老,谷鳥嚶鳴奈若何。
世間白發不容見,
善惡老天難與言。
未必張生真夭絕,
請從周易論貞元。
爛額焦頭未見功,
灰飛煙滅仗神通。
宋皇曾用林靈素,
紙馬茅兵退犬戎。
寫不成書疑腕瘦。黛淺毫輕,空染冰綃袖。
回首人人天際又。歸心暗逐南鴻后。
點綴湖山應勝舊。負盡緇塵,那日邯鄲酒。
一別疏嫞同道候??衽蕬B猶存否。
檐牙縹緲小倡樓。涼月掛銀鉤。聒席笙歌,透簾燈火,風景似揚州。
當時面色欺春雪,曾伴美人游。今日重來,更無人問,獨自倚闌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