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社日喜趙裕子至
社事今朝興倍濃,鵲聲頻噪木芙蓉。
百千異寶非難得,九十高人未易逢。
知有烏方留鶴鬢,不勞鳩杖笑龍鐘。
歷階上馬今能健,何必精神嘆是翁。
社事今朝興倍濃,鵲聲頻噪木芙蓉。
百千異寶非難得,九十高人未易逢。
知有烏方留鶴鬢,不勞鳩杖笑龍鐘。
歷階上馬今能健,何必精神嘆是翁。
今日秋社的活動興致格外濃厚,喜鵲在木芙蓉樹上頻繁鳴叫。成百上千的奇珍異寶并非難以獲得,但九十歲的高壽賢者卻不易相逢。已知您有烏發之法留存鶴發精神,不需鳩杖也能笑對老態。如今您登階上馬仍健碩有力,何必感嘆這位老者的精神狀態。
社事:秋社祭祀土地神的活動,古代于秋收后舉行。
木芙蓉:秋季開花的木本植物,此處指社日環境中的景物。
九十高人:指年屆九十的賢者趙裕子。
烏方:可能指保持黑發或延緩衰老的方法;鶴鬢:白發,此處形容老者精神矍鑠。
鳩杖:古代帝王賜給老者的拐杖,杖頭刻鳩形,以示敬老;龍鐘:老態龍鐘的樣子。
歷階:登階,此處形容動作敏捷;是翁:指趙裕子。
秋社為古代重要農事節日,時逢秋收后祭祀土地神以祈豐收,民間多有慶祝活動。詩人于此時與九十高齡的友人趙裕子相逢,因感其高壽而精神健旺,故作此詩表達欣喜與贊賞。
全詩以秋社日為背景,通過社事熱鬧、喜鵲報喜的場景引入,以‘異寶易得,高人難逢’強調趙裕子的珍貴,繼而以‘烏方留鬢’‘不勞鳩杖’‘歷階上馬’等細節,突出其老而不衰的狀態,最終表達對友人健旺精神的贊嘆與相逢之喜,體現對生命活力與真摯友情的珍視。
建國負東海,衣冠成營丘。除道梁淄水,結駟登之罘。滿座咸嘉友,蘋藻絕時羞。平望極聊攝,直視盡姑尤。定交無恒所,同志互相求。執手歡高宴,舉白窮獻酬。破琴豈重賞,臨濠寧再儔。危生一朝露,螻蟻將見謀。成功退不處,為名自此收。收名棄車馬,單步反蝸牛。開渠納秋水,相土播春疇。閉門謝世人,何欲復何求。
去歲翠屏下,東流看涌波。愁將新鬢發,還對舊關河。翅健翻秋隼,峰高并晚駝。草深饒虎跡,夜黑欲誰過。
樗散才名愧豫章,燕金敢自嘆留良。寒馀漸見生春色,暗里誰憑識夜光。遲日煖浮千樹曉,條風和動百花莊。栽培羨爾多桃李,茅茹還看應會昌。
杖藜曾是為春忙,紫陌青山到處芳。不謂竹林棲隱地,好風時繞野花香。
煙抹霜林秋欲困,吹破胭脂,便覺西風潤。翠袖怯寒愁一寸,誰家庭院黃昏信。明月修容生遠恨,旋摘余嬌,簪滿佳人鬢。醉倚小闌花影近,不應先有春風分。
山中無一事,清賞故相珍。剝筍露蒼玉,研茶飛翠塵。時敲繁吹息,酒釀百花醇。白發誰賓主,高歌盡醉人。
茅屋綢繆總不難,紙屏高立映闌干。人歸錦水黃昏后,吟對秋云一片寒。花影半斜初著露,月痕全上欲生瀾。幽棲亦自多稠密,檐外空虛有翠巒。
相思意不盡,迢遞且登樓。玉笛梅花夜,銀床梧葉秋。開簾片月上,傍水一螢流。今日蕭條色,憐君萬里游。
小露垂梢雨壓竿,真成滴淚不曾乾。問渠何事能哀甚,屈殺蛙泥筍一攢。
再渡長江旅夢牽,歌聲子夜逐秋舷。人間苦海波猶沸,天上春風祗自偏。
混沌初凝結,安宮自卷偎。欲窺清濁世,陣痛忍相摧。嬰曄何其炫,親身為久頹。竟忘諸情好,朝夕一心陪。母老青絲白,子成現崔嵬。但教經歷練,湖海試風雷。詎肯天涯去,蓬征久不回。花間吟古月,樓榭沽新醅。少惜支身骨,妄言等劫灰。卒令親戚戚,身更獨徘徊。
榮喉嬌脆,燕體輕盈,爭翻妙舞新聲。元是君侯生日,爽氣澄清。天應人為獻壽。春著意、花也留情。恣豪飲,似流觴曲水,前度蘭亭。況遇湖山官滿,無一事、身心分外安寧。買個歸舟,隨鷗趁鷺長征。逢時了些事業,還未遇、月釣云耕。世塵外,看西真桃熟,南極星明。
樂聲隨轉闔閭城,檣杪無風水自平。不待尊前催畫燭,落霞明月送船行。兩岸黃堆罷亞香,月波金瀉亂波光。不驅風露歸囊錦,安得新詩郁鬯涼。
一片潮聲下石頭,江亭送客使人愁。可憐垂柳絲千尺,不為春江綰去舟。
半江日落登臨晚,百尺欄依雉堞浮。人去風流千載上,客慚潦倒十年游。華清宮冷新詞斷,采石江空落木愁。清夜獨憐樓畔月,至今堪照手中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