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可秩書齋
衡門背郭草堂清,書草參差繞砌生。試看青藜分太乙,夜闌讀易照寒檠。
名家舊學起青箱,四壁圖書白日長。莫怪城頭云五色,一庭花染綵毫香。
檻外芙蓉插漢斜,登樓直欲采三花。客來不盡論文興,把酒空庭想月華。
名花如綺傍雕闌,小徑煙花竹數竿。讀罷玄經無別事,倚闌一曲月中彈。
衡門背郭草堂清,書草參差繞砌生。試看青藜分太乙,夜闌讀易照寒檠。
名家舊學起青箱,四壁圖書白日長。莫怪城頭云五色,一庭花染綵毫香。
檻外芙蓉插漢斜,登樓直欲采三花。客來不盡論文興,把酒空庭想月華。
名花如綺傍雕闌,小徑煙花竹數竿。讀罷玄經無別事,倚闌一曲月中彈。
簡陋的木門背靠著城郭,草堂環境清幽;書齋邊的香草參差不齊,繞著臺階生長。且看那青藜杖分出太乙星的光芒,夜深讀《易》時照亮寒夜的燈架。名家世代相傳的學問源自青箱,滿室圖書讓白日也顯得漫長。莫要奇怪城頭有五色祥云,滿庭鮮花浸染了彩筆的清香。欄桿外的芙蓉花斜插向高空,登樓時直想采摘那三花。客人到來談論文學興致未盡,持酒在空庭中遙想明月光華。名花像錦緞般依傍雕花欄桿,小徑邊煙花與幾竿綠竹相映。讀完玄經沒有其他事,倚著欄桿在月光下彈一曲。
衡門:指簡陋的門,代指貧寒之家。
青藜:青藜杖,傳說太乙星神曾持青藜杖為劉向照明夜讀(見《三輔黃圖·閣部》)。
青箱:《南史·王準之傳》載其家世傳法律,藏于青箱,后指世代相傳的家學。
三花:此處或指道家“三花聚頂”之典,亦或泛指多種花卉。
玄經:指揚雄《太玄經》,代指深奧的典籍。
此詩為詩人題詠友人可秩書齋之作,約作于文人交游頻繁的時期。通過描繪書齋環境與主人生活,展現當時士人以書為友、雅集論學的文化風氣。
全詩圍繞書齋展開,從環境、典籍、雅集、閑趣多角度刻畫,既贊書齋之幽,更頌主人之雅,體現古代文人對精神生活的追求,是題詠書齋類詩作的典型。
八十四人善知識,
亮公把手不同歸。
知君家住西江上,
休聽灘聲說是非。
殘葉已無多,苦孕寒苞小。
瑟瑟風前尚半開,一縷幽香裊。
梅也正為鄰,菊也曾爭俏。
三月猶堪比百花,春意枝頭鬧。
驟雨驚傳屋下泉。
短檠持向傘邊燃。
明朝講稿待重編。
室靜自聞腸轆轆,
風搖時見影懸懸。
半枝燒剩什邡煙。
舊學相期祗自云,一言群議正紛紛。
白頭看盡浮云過,明道先生果是君。
誰制鸞箋迥出群,云英膩白粲霜氛。
薛濤井上凝清露,江令筵前擘綵云。
窈窕翠藤盤側理,連環香玉剪回文。
老來無復生花夢,錦字泥緘付墨君。
珠履爭圍。小立春風趁拍低。態閑不管樂催伊。整銖衣。
粉融香潤隨人勸,玉困花嬌越樣宜。鳳城燈夜舊家時。數他誰。
洛城花美四方歸,獨有姚黃得見稀。曾入黼闈參近侍,分明新染赭黃衣。
花得新朋自我公,潔如明玉狀玲瓏。芳心有待人難見,小圃深藏洛水東。
八載湖湘歸夢頻,乞骸得遂倦游身。
園中薜荔生鮮色,枝上鳴禽認主人。
聞道仙城多橘樹,遙知丹室溥陽春。
采真若念投閑者,阮水磯頭訪釣綸。
君是滕元發,長舠破浪來。
入群瞻岳岳,顧水影??。
黃石曾窺奧,稠林每亂才。
通侯畫地取,筠管亦何哉。
荒草離離空自春,
一抔誰復吊詩人。
山隈幸有遺碑在,
姓字依稀古逸民。
五夜眠難著,愁思理不成。
頻年甘寂寞,一世鄙榮名。
吾道期千載,儒冠誤一生。
茫茫塵海里,溷跡意難平。
北海開尊久,南溟世澤深。
萍蓬無定聚,松竹本同林。
未免艱虞日,多承繾綣心。
夜臺今不作,寂寞嘆人琴。
赤幟空鄰壁,朱麾滿漢營。
受降當夜半,飛捷入春明。
賜錦麟裁就,懸金鵲化成。
璽書頻慰勞,天子重干城。
祇因貧病易相憐,
清淚頻揮白雪前。
犬馬殘生偷旦夕,
何須藥餌更延年。
小住迢遙王漢槎,懷中短刺適誰家。
偶依書帶庭前草,難應金圍會里花。
字雁秋風聲遞遠,甘棠春野綠交加。
期君系肘征西印,肯避王陽石棧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