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中東城懷古
晉王遼主會云中
遺跡沙南石井東
在昔戰場成遇禮
于今兵氣滿寒空
地高天近星辰大
春少秋多草木窮
白豹黃狼隨處獵
桑乾疊浪鼓西風
晉王遼主會云中
遺跡沙南石井東
在昔戰場成遇禮
于今兵氣滿寒空
地高天近星辰大
春少秋多草木窮
白豹黃狼隨處獵
桑乾疊浪鼓西風
晉王與遼主曾在云中相會,遺跡位于沙南石井的東邊。昔日的戰場如今成了以禮相遇之地,現在戰爭的氣息仍布滿寒冷的天空。地勢高峻離天很近,星辰顯得格外大;春天短暫秋天漫長,草木一片凋零。白豹黃狼隨處可見有人狩獵,桑乾河的層層波浪在西風中翻涌。
晉王:指后晉高祖石敬瑭,五代十國時期后晉的建立者。
遼主:指遼太宗耶律德光,契丹(遼)第二位皇帝。
云中:古地名,今山西大同一帶。
沙南:指沙漠以南地區,約今內蒙古托克托縣附近。
石井:當地地名或石砌水井遺跡。
遇禮:指歷史上晉遼會盟時以禮相待的場景。
兵氣:戰爭的氣氛或氣息。
桑乾:即桑干河,發源于山西,流經河北的海河支流。
此詩當為詩人游歷云中東城(今山西大同附近)時所作。云地自古為中原與北方民族交匯要沖,歷史上多有會盟與戰爭。詩中‘晉王遼主會云中’或指五代后晉石敬瑭與遼太宗耶律德光的會盟事件,詩人見遺跡而感懷,結合當時邊地仍有戰爭氣息的現實,寫下此詩以抒胸臆。
全詩將歷史事件與當前景象結合,回顧晉遼會盟,描繪云地高曠、秋早春遲的地理特征及邊地狩獵場景,以桑乾河浪與西風收束,抒發對歷史變遷與邊地戰事的感慨,語言質樸,意境蒼涼,具有深厚的歷史感。
有德名終大,無為福自延。更聞天子孝,薦術助長年。
清淺蓼花池,花開遍池里。一片池上秋,落盡池中水。
蝶趁花飛爭入坐,倚空百尺游絲墮。亂山銜日半船明,斷云載雨前村過。蕨芽戴土小兒拳,漁市人歸柳貫鮮。罨畫溪頭人語好,烹魚煮蕨餉春田。
素發嚴親,酡顏慈母,眉壽雙全。屋潤家肥,兒恭婦順,孫更能賢。夫妻快活團圓。這想是、前生福緣。更積陰功,仍行好事,長享耆年。
劫馀畫稿未全刪,歷歷亭臺記故關。煙影點成濃淡樹,夕陽皴出淺深山。投荒竟向他鄉老,多難安容我輩閑。江上秋風阻歸掉,與君何日得開顏。
驅車出長城,飲馬長城窟。朔云黃浩浩,萬里見秋鶻。白骨渺何處?腥風卷寒沙。蒙恬劍下血,化作川上花。祖龍一何愚,社稷付征杵。長城土未乾,秦宮已焦土。千載不可問,似聞鬼夜哭。矯首武陵原,紅霞滿川谷。
禮義生富足,為富或不仁。誰能如吳君,捐己以惠人。開塾延師儒,聚書教比鄰。豈徒名譽美,要使風俗淳。人物方眇然,作養當及辰。文章雖致身,經術乃新民。宣公相業著,輔子理學醇。二賢鄉先正,千載德不泯。吳君真盛舉,勉哉繼前塵。何當襲春服,從子語水濱。
亦曾三醉洞庭旁,未向純陽乞酒方。閱世自憐春夢短,望仙空嘆水云長。紅塵赤日勞奔走,黃鶴青蛇竟杳茫。更憶吾家蓬島近,羅浮東去即扶桑。
嘆息荊花樹,今年好遠游。路從兵后斷,書是亂前收。漂泊從誰問,艱危信自謀。時時驚夢見,不解說離愁。
病起傷春試倚欄,名花經雨已摧殘。等閒一片愁飛卻,滿地腥紅更忍看。
花開常是在嚴冬,今歲開當二月中。祗恐已忘松竹舊,錯將貞白斗春紅。
紫宸肅穆拜恩時,裴瓚風神眾所推。春滿龍池三月雨,日高雞樹萬年枝。看花右掖封章少,視草西臺刻漏遲。共識平津能待士,由來東閣幾人窺。
愁盡邊城久住佳。年來無緒費詞華。漫歌春日永無涯。野店鶯殘千樹雨,片帆風暖一溪花。閑行思酒帽檐斜。曲檻回廊惹細風。薄衫披拂若游龍。依稀并影襯橋紅。涼月偷原邀夜夢,落花獻舞謝春功。每逢佳事莫從容。
不到伊川八九年,重來風物盡依然。驚回俗夢鳴皋鶴,洗凈塵襟漱玉泉。綠筱侵階當蕙帳,蒼霞滿目對松阡。天憐老懶優深處,罷聽晨雞徹曉眠。郊園乍適疏慵意,勉強逢迎已不能。赤米白鹽充野饌,蕉衫芒蹻見山僧。含風古木遮檐角,漱玉清泉瀉石棱。田父相過復相勸,早歸林下醉騰騰。
沙頭綠暗已藏鴉,竹里猶殘一兩花。蝸廬抱柳開新國,燕語窺簾憶舊家。春風有信自年年,罨畫溪邊柳系船。陶情滿滿酒如泉,醉與長瓶藉草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