贈家子范明經
相逢一笑大瀛東,
況復龍田譜序同。
慧業生從金粟影,
神姿清比玉蘭叢。
直傾三峽文波闊,
橫掃千人筆陣雄。
他日端門看緩轡,
詩章早上御屏風。
相逢一笑大瀛東,
況復龍田譜序同。
慧業生從金粟影,
神姿清比玉蘭叢。
直傾三峽文波闊,
橫掃千人筆陣雄。
他日端門看緩轡,
詩章早上御屏風。
在東方的大地上相逢時相視而笑,更何況我們同出龍田的家族譜系。你的聰慧才學仿佛源自金粟如來的身影,神態姿容清雅可比玉蘭花叢。文章如三峽之水浩蕩奔涌,筆力雄健可橫掃千人。來日在端門看你從容緩轡,詩章必定早早被題上御屏風。
大瀛東:指東方廣闊之地,或代指日本(古代稱日本為瀛洲)。
龍田譜序同:龍田,可能指家族聚居地;譜序同,指族譜記載相同,同族關系。
慧業:佛教用語,指智慧的業緣,此處指聰慧才學。
金粟影:金粟如來,即維摩詰菩薩的別稱,此處喻指智慧的根源。
三峽文波:以長江三峽的浩蕩水流比喻文才廣闊。
端門:古代宮殿的正門,此處代指朝廷。
緩轡:從容駕馭馬匹,喻指仕途順遂。
御屏風:皇帝宮殿中的屏風,題詩其上象征被帝王賞識。
此詩或為作者與同族友人子范(明經科出身)相逢于東方某地時所作。二人同出一族(龍田譜序同),作者見其才學出眾、姿容清雅,故賦詩相贈,既表親近之意,又寄寓對其未來科舉順遂、受帝王賞識的美好祝愿。
全詩以贈別為主題,通過贊才、頌姿、寄望三個層次,展現同族友人的深厚情誼。既突出子范的才學與風度,又以“端門緩轡”“御屏風”的想象,表達對其仕途騰達的期許,體現清代文人贈詩重才、重情的特點。
秋風偏無情,遠送片帆去。
頃刻舟不見,兩槳隔云樹。
含愁獨自歸,一步一回顧。
秋江今夜月,扁舟泊何處。
布裘菜飯久忘言,
糲食粗衣過上元。
怪底狂風迷四野,
榮光自滿濯龍門。
誠己從來不問天,
肯將衰白慕華軒。
調羹豈是山翁事,
只合看花對酒樽。
翻翻繡袖上紅裀,
舞姬猶是舊精神。
坐中莫怪無歡意,
我與將軍是故人。
夙慕名園勝,因君載酒看。山容虛榭滿,竹色小樓寒。地主更新貴,游人續舊歡。愁中春色過,才此一憑闌。
五侯開別館,平野碧湖東。乳燕翻槐日,鳴鳩試麥風。水窮千樹里,亭隱百花中。卻憶山園路,芳菲正滿叢。
雨阻端陽涌翠隈,
荷香瀑水點新苔。
午鐘忽送曇花曲,
那得閒心笑幾回。
□□□□□□□,
□君隱處當一星。
□□蓮花山頭飯,
黃精仙人掌上經。
萬樹垂楊,六朝金粉,繁華獨擅千秋。平山遠水,大可豁吟眸。無怪當年杜牧,銷魂在、十里紅樓。曾聞說,神仙富貴,跨鶴也來游。
句留。卻不道,春風明月,盡付名流。看竹簾半卷,綠蟻輕浮。飛盞狂吟未了,香塵遍、廿四橋頭。誰還問,玉鉤斜畔,芳草暗生愁。
莞爾何因自解顏,
幸朝南海落伽山。
非從紫竹林中過,
那得攜來玉筍斑。
頻年骨肉感滄桑,姐妹花雕伯仲亡。
清比梅花懷大阮,香無桂子落偏房。
黃粱春夢驚心早,白發秋娘壓線忙。
生女如兒聊自慰,教他揖客效男妝。
舊時長見揮毫處,
修竹幽蘭取次分。
欲把一竿苕水上,
鷗波千頃看秋云。
鐘山南署玉龍蟠,
帶得羅浮一樹寒。
誰謂分曹猶隔舍,
今宵不共故人看。
二十馀年戴主身,迂疏已歷四朝臣。情依魏闕勤三祝,馬出都門又一春。
自顧青萍堪莞笑,如何白發尚風塵。商量討個安便處,除是園林物外人。
微名薄祿總君身,寵異無分遠近臣。龍袞辭時披曉日,馬蹄快處踏新春。
樹邊啼鳥迎行跡,眼底流光逐路塵。回首玉宸天漸遠,關山仍是未閒人。
慮澹常高枕。
秋云落盡瀟湘曲,更有何人抱寒玉。堂前銀燭豈黃塵,相逢不肯開君目。
昨日見君雙眼青,今日見君雙眼赤。江南百戰天地摧,豈應欲化萇弘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