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安送姚三崧南歸省覲 其二
一飯不忘惟母老,
萬金無價比兒歸。
承歡余暇過貧巷,
我有高堂正倚扉。
一飯不忘惟母老,
萬金無價比兒歸。
承歡余暇過貧巷,
我有高堂正倚扉。
一頓飯也不會忘記母親年事已高,兒子歸來的價值萬金都比不上。你在侍奉母親承歡之余若路過我這貧寒小巷,要知道我家中也有老母親正倚門盼兒歸。
省覲:探望父母或其他尊長。
承歡:迎合人意,博取歡心。多指侍奉父母。
高堂:指父母。
倚扉:靠著門。
可能創作于詩人在長安送別友人姚三崧南歸探望父母之時。當時社會重視孝道,詩人看到友人歸家盡孝,聯想到自己的父母,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圍繞孝道,通過友人歸家之事抒發對父母的牽掛。其特點是情感真摯,語言樸實。在文學上雖未產生廣泛影響,但體現了傳統的孝悌觀念。
綠鬢今如雪,陪行萬里長。稍從師北面,重作婿東床。道義非常重,精神有不忘。一為天下慟,端復細思量。
上方臺殿聳岧峣,望近松門路轉遙。山抱玉陵增氣色,磴盤琪樹入云霄。巖花當日迎龍馭,澗水千年落鳳韶。林下志公呼不起,空馀遺事說梁蕭。
遭亂發盡白,憑軒涕泗流。望鄉應未已,疾惡信如讎。歲月亦已久,干戈不肯休。何時減豺虎?高枕對南樓。
卻是后生王介甫,不曾攜妓涴東山。
杯酒片時親,都亭各問津。玉河堤畔柳,又見一回新。月冷閩天夢,花明越嶠春。聞君廬墓側,白兔向人馴。
任公血戰一生馀,蓮碧花橋村塢虛。義士劉平能代死,吳門今不數專諸。
正掩映、重重艷霜,旋看催掃。莎枯徑悄。斜陽澹、亂鴉猶繞。西園靜夜,疏影空憐風煙少。但付與、李成筆底傷懷抱。歲寒心,向誰道。呵手題詩,舊夢閑尋,松楓青未了。醉里望故國,暮天遠,粘衰草。泛桂楫、歸須早。恁淹留、朱顏俄已槁。有樹不零秋,或者人難老。翠陰隨處好。
黃葉蕭蕭聲自雨,西風夜作離人語。秋亭野色滿江南,誰搗玄霜千萬杵。
耽耽銅鞮宮,遙望長數里。賓客無多少,出入皆珠履。樸儒亦何為,辛苦讀舊史。不道無家舍,效他養妻子。冽冽玄冬暮,衣裳無準擬。偶然著道書,神人養生理。公卿時見賞,賜賚難具紀。莫問身后事,且論朝夕是。
彼美人兮,西山之薇矣。北方之人兮,為吾是非矣。異域長絕兮,不復歸矣。鳳不至兮,德之衰矣。
孤絕東峰一草亭,偶來登眺俯巖扃。不知眼界寬多少,天外芙蓉萬仞青。
寒月出關山,秋窗白如曙。空流云中影,不照云中戍。
豫章老子最能文,禪海詞林總逸群。弧矢機鋒天下避,圭璋聲價日邊聞。晝長經閣翻新鈔,歲晚詩壇策舊勛。自古靈山名勝地,幾多龍象望慈云。
杵臼孤無食,詩書卒致身。佩琴重化蜀,衣錦卻歸鄞。不廢先君養,難忘舊日貧。公卿如匹士,伯父更何人。
臺鳳久寂寞,門今尚得名。崗巒拔地峻,竹樹帶煙晴。寒日一以眺,白云空復情。萬峰天外色,二水抱神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