題六畫 淵明
寄奴開國勢龍驤,
轉眼更齊又換梁。
惟有先生賦歸去,
至今猶是晉文章。
寄奴開國勢龍驤,
轉眼更齊又換梁。
惟有先生賦歸去,
至今猶是晉文章。
寄奴(劉裕)開創南朝宋,氣勢如奔騰的駿馬般強盛,可轉眼間朝代更替,南齊取代宋,隨后梁朝又取代了齊。只有陶淵明先生寫下《歸去來兮辭》,至今依舊代表著晉朝的文章風采。
寄奴: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。
龍驤:形容氣概威武。
先生:指陶淵明。
賦歸去:指陶淵明作《歸去來兮辭》。
南北朝時期朝代更迭頻繁,社會動蕩不安。詩人目睹這一現象,有感于陶淵明在亂世中能堅守自我,不與世俗同流合污,于是創作此詩。
此詩主旨是借朝代更迭凸顯陶淵明的精神可貴。其特點是對比鮮明,以史入詩。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對傳統文人精神的推崇。
竹林名士七,草野病身孤。寂寞余丹灶,凋零任酒壚。幾人私日月,吾計晚江湖。賴有張司馬,旗常事不誣。
會稽俞生富天趣,筆法傳得高房山。白云滉瀁生空谷,危峰飛出青冥間。灌木青蔥俯溪曲,溪面沉沉湛寒玉。超然肥遁者誰子,深結茅齋擅幽獨。人間嘉景何處無,何必遠求衡與廬。白頭塵累苦羈絆,我念林棲增郁紆。吁嗟俞生此遺跡,俞范昔年交莫逆。知是看圖重故人,不但溪光與山色。
借問盧家女,佳名是莫愁。不知秋別恨,何處上心頭。
三月楊花撲酒香,扁舟春水別河梁。銷魂漫擬江淹賦,家住金陵亦故鄉。
鴟鸮群引類,螻蟻亦稱王。且自為雌伏,要能與雁行。采蘋當玉食,呼酒換金章。獨有囊中草,猶馀雞舌香。
啼不必溯風而振柯,淚不必決溜而傾河。中心自樛郁,五情竟焉他。吾顧松與栝,眾視等春華。冠裳為徽纆,文語強相加。隨涉詣扶桑,弱檣試鯨波。操者竟何言,他人其奈何。念欲開耳目,周體悉塵沙。自非洪喬質,焉能凌紫霞。
是處荒山欲接天,土膏如面草如氈。及時便種松杉子,遠計收功只十年。
陰風吹宿雨,陰霧冪庭墀。怯寒花委砌,避濕鳥分枝。天暝非因夜,泥深不辨蹊。親賓斷來往,孤負黃流卮。兀坐悄無聊,一賦愁霖詩。詩成再三嘆,四顧將寄誰。為語云棲者,啟戶當知之。
池邊梅花種幾時,枝柯古怪苔紋圍。可憐守分不入宜,開時卻有天然姿。因看冬夜月初上,景象森然最難狀。梅枝寫影已清奇,不用畫師作圖障。凡花雖艷艷在眼,梅花帶清清入骨。時人喜艷不喜清,綺言麗語寓輕忽。池邊之梅格又高,霜月次第上林皋。平生愛梅被梅惱,梅亦憐吾非年少。
七人廟下立徘徊,相顧閑心幾欲摧。落日堪傷四散去,再來難得一齊來。
逢人何處話先天,夢落煙霞二十年。相見相期應未淺,木根終透石盤堅。
迎新與送故,渠已不勝勤。民賣腰間劍,公寬柱后文。諸郎投賜沐,高會惜臨分。去國雖千里,分憂即近君。
徘徊將所愛,惜別在河梁。衿袖三春隔,江山千里長。寸心無遠近,邊地有風霜。勉哉勤歲暮,敬矣事容光。山中殊未懌,杜若空自芳。
滄海目初縱,清宵勢欲臨。人間無此客,天下共論心。閩越青還斷,燕齊望更深。卻憐旸谷日,夜半照孤岑。
赤壁灘頭千古月,一舸乘濤載霜雪。不知蘇子泛舟時,誰吹洞簫聲幽咽。后人紛說楊世昌,考據當年古戰場。可惜時過江山改,千年不變惟文章。吾儕今讀蘇子詩,心猿意馬各飛馳。須信千年如一瞬,何嘆吾生太遲遲。有客假寐終不語,仿佛神魂接太古。忽然轆轆響饑腸,始覺時遷日轉午。遂謝清茗罷清談,佳肴美酒和吞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