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州道中
風緊日凄凄,鄉心向此迷。
水分平楚闊,山接故關低。
客路緣烽火,人家厭鼓鼙。
那堪獨馳馬,江樹穆陵西。
風緊日凄凄,鄉心向此迷。
水分平楚闊,山接故關低。
客路緣烽火,人家厭鼓鼙。
那堪獨馳馬,江樹穆陵西。
風勢猛烈,天色凄慘,我在這旅途中,思鄉之情更加迷茫。河水把平野分成兩半,顯得格外寬闊,山巒連接著故鄉的關隘,看上去那么低矮。旅途因戰火而充滿艱難,百姓也厭煩了戰爭的鼓角聲。怎能忍受獨自騎馬前行,在江樹掩映的穆陵關西邊。
凄凄:形容天氣寒冷、慘淡。
平楚:平野。
故關:故鄉的關隘。
緣:因為。
鼓鼙:戰鼓,這里指戰爭。
穆陵:關名。
此詩創作于戰亂時期,詩人在申州道中,目睹了戰爭給社會和人民帶來的災難,結合自身漂泊的經歷,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思鄉與厭戰之情。其特點是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。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,但生動展現了戰亂中游子心境。
隱隱輕雷不起風,濛濛密雨遍長空。枯根發秀新莖長,小草那知造化功。
左垣分漢節,上黨造天倪。名著青蒲草,書標赤社題。宮槐疏古驛,江柳淡秋堤。拜慶催鄉夢,無為惜解攜。
君家稻田冠西蜀,搗玉揚珠三萬斛。塞江流柿起書樓,碧瓦朱欄照山谷。傾家取樂不論命,散盡黃金如轉燭。惟馀舊書一百車,方舟載入荊江曲。江上青山亦何有,伍洲遙望劉郎藪。明朝寒食當過君,請殺耕牛壓私酒。與君飲酒細論文,酒酣訪古江之濆。仲謀、公瑾不須吊,一酹波神英烈君。
筆床茶灶素圍屏,瀟灑幽齋燈火明。木落風霜初十月,坐寒星斗欲三更。消磨永夜書盈案,分付閒愁酒滿觥。干世愈疏身漸老,官閒何苦厭山城。
一別知心幾許時,每因風月寄相思。定知詩骨秋來瘦,應似霜馀翠竹枝。
試把珠簾低卷。宛見梅妝粉面。綠繞更紅圍,齊捧瑤卮來勸。堪羨。堪羨。此是神仙閬苑。
元章翰墨世稱良,近代癡翁更擅長。海岳尚馀清勝在,一江秋色兩微茫。
射堂后圃傍東隅,舊日文公畫九區。石上草廬刊易象,至今瞻仰后天圖。
歃盡秋泉不療饑,菊邊更讀菊巖詩。寒英搖落淵明老,尚見遺編說義熙。
結茅山水窟,哀此荷鍤志。瓣香為簡齋,自懺一生意。貞疾恒不死,冀子當久視。遺形呼吸間,得爾亦豈易。如聞人琴慟,不減徽之摯。平生盛自許,詩卷肯相質。奈何海藏圖,負我靳一字。行藏各有素,抱憾遂入地。湖莊波渺然,滿眼故交淚。
山下煙光碧玉溪,竹間禪寂白云扉。高僧久住清涼國,應笑風塵滿客衣。
金章紫綬選高班,每每東頭近圣顏。才藝足當恩寵別,只堪供奉一場閑。
黃口為人羅,白龍乃魚服。得罪豈怨天,以愚陷網目。鯨鯢未剪滅,豺狼屢翻覆。悲作楚地囚,何日秦庭哭。遭逢二明主,前后兩遷逐。去國愁夜郎,投身竄荒谷。半道雪屯蒙,曠如鳥出籠。遙欣剋復美,光武安可同。天子巡劍閣,儲皇守扶風。揚袂正北辰,開襟攬群雄。胡兵出月窟,雷破關之東。左掃因右拂,旋收洛陽宮。回輿入咸京,席卷六合通。叱咤開帝業,手成天地功。大駕還長安,兩日忽再中。一朝讓寶位,劍璽傳無窮。愧無秋豪力,誰念矍鑠翁。弋者何所慕,高飛仰冥鴻。棄劍學丹砂,臨爐雙玉童。寄言息夫子,歲晚陟方蓬。
渙汗如蒸被體流,日高強起倦梳頭。多情一夜千山雨,消盡人間萬斛愁。
懊惱枇杷實,核多而肉少。不療腹中饑,那禁眼中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