獅奴行并序
《尚書》西旅貢厥獒,《爾雅》釋云四尺高。
喜則在尾怒在齒,勢與狻麑爭雄豪。
吾家獅奴若貍小,得勿兒輩相譏嘲。
不知命名取形似,大吼亦足驚其曹。
重镅繫以紅絲絳,頭尾乍動金鈴搖。
得食不厭擲且跳,旋轉便捷如猿猱。
獅奴獅奴爾勿驕,古人功臣比功狗,宵夜無忘慎爾守。
《尚書》西旅貢厥獒,《爾雅》釋云四尺高。
喜則在尾怒在齒,勢與狻麑爭雄豪。
吾家獅奴若貍小,得勿兒輩相譏嘲。
不知命名取形似,大吼亦足驚其曹。
重镅繫以紅絲絳,頭尾乍動金鈴搖。
得食不厭擲且跳,旋轉便捷如猿猱。
獅奴獅奴爾勿驕,古人功臣比功狗,宵夜無忘慎爾守。
《尚書》記載西方旅國進貢了大獒犬,《爾雅》解釋說這種狗有四尺高。它高興時搖尾巴,發怒時露出牙齒,氣勢能和獅子一爭雄豪。我家的獅奴小得像貍貓,恐怕會被孩子們嘲笑。卻不知這名字是取其外形相似,它大吼一聲也足以驚嚇同類。用貴重的金屬配上紅絲絳系著它,它頭尾一動金鈴就搖晃。它得到食物就不停地跳躍,轉動靈活像猿猴一樣。獅奴啊獅奴你別驕傲,古人把功臣比作功狗,夜晚別忘了謹慎守護。
《尚書》:我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匯編。
西旅貢厥獒:西方旅國進貢大獒犬。
《爾雅》:中國古代第一部詞典。
狻麑(suān ní):獅子。
重镅(méi):貴重的金屬,這里指狗的項圈等裝飾。
絳(tāo):絲帶。
猿猱(náo):猿猴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。可能是詩人看到自家名為“獅奴”的小狗,由其外形和習性引發聯想,結合古人對功臣和狗的比喻,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借獅奴表達對守護職責的重視。其突出特點是將動物描寫與道理勸誡相結合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,但展現了詩人日常觀察和感悟。
恭聞帝里生靈沼,應報明君鼎業新。既協翠泉光寶命, 還符白水出真人。此時舜海潛龍躍,此地堯河帶馬巡。 獨有前池一小雁,叨承舊惠入天津。
秤者衡,衡天下之平也,君子執之以平其心,夫衡,在天以齊七政,在人以均萬物。稱物平施,為政以公,毫釐不差,輕重必得,是執衡持平之義也。
圣人為衡,四方取則。志守公平,體兼正直。用于天官,銓綜斯得。行于里閈,紛競以息。故南北以對,左右以持,秤物低昂,不差毫釐。使錙銖不惑,輕重無疑,智不能矯,愚不能欺。存信去詐,以公滅私。無偏無黨,君子似之。法者天下公器,官者庶人之師。其身既正,不令而行。在下無怨,唯上之平。故曰上之所仰,人皆其向;我之所教,人皆其效。心茍至公,人將大同;心能執一,政迺無失。嗟爾多士,欽哉勉旃。庶以觀則,同夫佩弦。
鳴蹕高登秋暮天,西郊輦路直如弦。 梨園花覆千官醉,愈覺君恩湛湛然。
足躡修門甫十年,惟余篇翰富流傳。 橫經趣得陳編外,草制雄夸落筆先。 爭美冰銜塵不染,忍觀華□□隨遷。 忠輸丹扆箴猶在,一鑒云亡共黯然。
竹垣向里辟新池,徑曲門迂去每遲。 鳥弄落花人未到,魚吹新荇月先知。 天邊客夢何時醒,江上歸舟此日移。 喚起巢由作賓主,不知身在帝堯時。
貢余自合到侯王,誰遺甘芳入莧腸。 野客驚看龍鳳銙,家人學試蟹魚湯。 題來諫議三封印,分到尚書八餅綱。 盡灑從前腥腐氣,時時澆取簡編香。
只教人種菜,莫誤客看花。
平壤忠魂骨未收,花門戰血在兜鍪。傷心一死酬恩日,已報降幡立戍樓。
西風颯颯桂林秋,萬疊云山舜洞幽。 曉氣沉崖秋色冷,涼飆吹樹桂香浮。 輕搖斑竹江頭恨,遠送蒼梧天外愁。 一旦薰風隨律變,露華山色滿南州。
西山岌岌倚層霄,爽氣恒多瘴氣消。 誰道閩中無雨雪,年年絕頂見瓊瑤。
玉邑東南第一峰,铦錐穎脫亂山中。 夕陽影里分明見,五色文章耀筆鋒。
水過云津勢漸平,雙溪滙作劍溪清。 漁舟往來無人見,隔竹時聞欸乃聲。
何處棲真遠世紛,五華高頂絕人氛。 仙翁自有餐霞法,謾使人間望彩云。
翠屏山下雨霏霏,云掩岡巒草樹微。 一段丹青誰解寫,畫家惟有米元暉。
一毛不拔管城子,冷眼相看石丈人。 急性陳玄楮居士,未分皂白也生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