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日山居
萬事驚心兩鬢非,先秋人與雁南歸。
閒看草際鋤黃獨,靜倚松陰住翠微。
身老玉關愁擊柝,時危金殿望垂衣。
更堪潦倒逢佳節,樽酒籬花賞暫違。
萬事驚心兩鬢非,先秋人與雁南歸。
閒看草際鋤黃獨,靜倚松陰住翠微。
身老玉關愁擊柝,時危金殿望垂衣。
更堪潦倒逢佳節,樽酒籬花賞暫違。
世間萬事令人心驚,兩鬢已斑白。還未到秋天,我就和大雁一同南歸。閑暇時看著人們在草間鋤黃獨,靜靜地倚靠在松陰下居住在青山中。我年老遠在邊關,憂愁著夜間巡邏的梆子聲;時局危急,盼望著朝廷能有賢君治理。更難堪的是潦倒之時又逢佳節,暫時無法舉杯賞菊。
九日: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。
兩鬢非:兩鬢斑白。
黃獨:一種野生植物,可食。
翠微:青翠的山色,泛指青山。
玉關:玉門關,這里泛指邊關。
擊柝:打更,這里指邊關的警戒。
垂衣:指帝王無為而治。
樽酒:杯酒。
籬花:指菊花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,但從詩中“身老玉關愁擊柝,時危金殿望垂衣”可推測,當時社會局勢不穩定,邊關有戰事,詩人可能年老漂泊,在重陽節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重陽節時的復雜情感,既有對個人境遇的感慨,也有關注時局的憂慮。其特點是將個人情感與社會現實相結合,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,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的思考。
白日眾陽宗,王正四序首。況此月初吉,食之亦孔丑。故老相驚嗟,百年未曾有。頗聞文皇時,茲事亦匪偶。當其君臣會,災祲豈能久。宋公才一言,熒惑乃卻守。于今太陽厄,從申直至酉。群僚萃南宮,簪組紛前后。臺史報初虧,稽首再三扣。元臣跪伐鼓,申救情獨厚。高高若罔聞,啖食未滿口。乍疑璧微缺,忽若鏡中剖。須臾如月初,恍欲露星斗。慘淡不可辨,氛霾互纏糾。天人會相通,垂戒固不茍。吾聞月掩日,其事果然否。無乃陽道衰,遂為陰所走。月本傅日行,代明得稱耦。倘使日景虧,月光安所受。其事或渺茫,吾欲徵神瞍。載觀春秋書,一一各有取。下土蟣虱臣,慚無捧日手。
駐節經宵便促裝,天南翹首思微茫。浮云落日迷京國,遠樹殘霞接楚疆。世路多岐憐我拙,青山無語笑人忙。遠游亦是男兒事,弧矢由來志四方。
仙闕岧峣紫翠凝,蓬萊樓觀喜重登。桫欏樹老當金殿,靈壁峰高倚玉繩。輦路苔深龍甃古,瀛洲風靜海波澄。分明記得經行處,曾侍君王到上層。
一顧一回好,到山山更長。春晴鳥語閧,花爛蝶魂香。石罅滲泉冽,峰腰攲木蒼。個中有佳勝,惜也在窮荒。
一種相思教夢侵。棠花折卻綴青衿。隔衣香徹玉壺心。我和鶯聲橫竹笛,儂依詞律撥桐琴。兩情濃處恰春深。
午夢誰驚樹影搖,玉樓人倦倚紅綃。游絲系滿杏花梢。蜂逐窗欞迷去路,燕尋壘草未歸巢。風箏線斷傍云高。
越臺雨壑壓層巔,下有蓬萊鎮越顏。拄笏正當秦望嶺,繞城總號會稽山。
屑瑤飄絮滿層空。人在廣寒宮。已覺樓臺改觀,漸看桃李春融。一城和氣,賓筵不夜,舞態回風。正是為霖手段,南來先做年豐。
二天封部稼如云,流水清寒出洞門。更愛林間盤石上,松花飄落羽人樽。
京華薄宦已沾巾,寥落三年濟水濱。冷雨青燈吟客夢,東風蓬鬢異鄉人。云濤渺渺滄江暮,榆柳依依旅邸春。朋舊別來多野興,故園應已賞芳辰。
扶筇直上定山阿,疊嶂層巒入薜蘿。異爽集人山雨后,奇云籠棧夏天多。玲瓏石鍔開丹殿,高下燈光透碧柯。禾黍舊宮猶在望,一宵清夢竟如何。
天子臨軒命近臣,遠持憲節鎮西秦?,嶉潟狠z封章奏,駿馬行看出撫巡。豳地應非周故俗,茂林無復漢遺民。關中父老郊迎日,為播朝廷圣化新。
行年過始杖,亦已作耆英。犬子生偏晚,鹓雛養漸成。阿婆歡欲抱,而父咳初名。姜酒來親串,呱呱羨此聲。
蕭蕭萬木起秋風,共向山廚薦晚菘。客路遠沖楓葉赤,曲江春待杏花紅。雙龍色借林霞外,三鳳祥呈海日東。佇聽京華消息好,孫枝方信長高桐。
止殺心自詳,勝殘道未遍。四主漸懷音,九夷稍革面。世治非去兵,國安豈忘戰。釣臺聞史籍,岐陽書記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