庚子出都留別 其四
東求滄海念還珠,
刖足重來泣座隅。
去國欲從吳市隱,
在師誰請會稽誅。
首燕西路行何在,
哀郢東門忽已蕪。
枉策伐交謀不用,
王庭無地哭包蘇。
東求滄海念還珠,
刖足重來泣座隅。
去國欲從吳市隱,
在師誰請會稽誅。
首燕西路行何在,
哀郢東門忽已蕪。
枉策伐交謀不用,
王庭無地哭包蘇。
向東尋求如滄海還珠般的機會,卻如卞和刖足重來在角落悲泣。離京想要效仿吳市隱者,可誰能像文種請求討伐會稽之仇?燕地西路前行不知歸處,故都東門已如《哀郢》中般荒蕪。空有伐交之策不被采用,朝堂之上無處像申包胥那樣哭訴求援。
刖足:典出《韓非子·和氏》,卞和獻玉被刖足,此處喻指屢受挫折。
吳市隱:指在吳地市井隱居,典出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朱買臣未遇時在吳市賣薪。
會稽誅:春秋時勾踐滅吳,曾于會稽山雪恥,此處代指抗敵雪恥。
哀郢東門:化用屈原《哀郢》“去故鄉(xiāng)而就遠兮,遵江夏以流亡”,喻故都殘破。
包蘇:即申包胥,春秋時為救楚哭秦庭七日,此處指救國之策無人采納。
詩題“庚子”當指1900年(庚子國變),八國聯(lián)軍侵華,作者離京時作此詩留別。時清廷戰(zhàn)敗,國事危殆,詩人在離亂中抒發(fā)對時局的深切憂慮。
此詩為庚子國變時離京所作,借歷史典故與殘破意象,傾訴家國之痛與報國無門的悲憤,展現(xiàn)了清末知識分子在國難中的深沉憂思。
一枝和露珍珠貫。月下回來尋幾遍。今朝忽見數(shù)枝開,未有十分如待伴。 新妝不比涂妃面。雪艷冰姿寒欲顫。外邊多少掃春人,春信莫教容易斷。
梅邊曉景清無比。林下詩人呵凍指。玉龍留住麝臍煙,銀漏滴殘龍腦水。 晨光漸漸收寒氣。昨夜遺箸猶在地。好生折贈鏡中人,只恐綠窗慵未起。
清姿自是生寒瘦。更在春前并臘后。誰教六出巧遮藏,爭似一番先透漏。 謝娘莫把翻衣袖。無限瓊英飄玉甃。開時朵朵見天真,可奈碧溪和粉溜。
寒梢雨里愁無那。林下開時宜數(shù)過。夕陽恰似過清溪,一樹橫斜疏影臥。 朱唇莫比桃花破。鬢裊黃金花欲墮。剩看春雪滿空來,觸處是花尋那個。
眼前欲盡情何限。風外南枝無一半。東君何事莫教開,及至如今都不管。 高樓三弄休吹趲。一片驚人腸欲斷。杏花開後莫嫌衰,如豆青時君細看。
少陵長被花為惱。況是梅花非草草。臨歧爭奈不吟詩,此度詩人宜可老。詩成莫惜尊罍倒。不醉花前花解笑。醒時分付兩三枝,酒后憶君清夢到。
絳唇初點粉紅新。鳳鏡臨妝已逼真。苒苒釵頭香趁人。惜芳晨。玉骨冰姿別是春。
尋梅莫背東風路。路在花前知去處。真香破鼻驀然聞,試問幽叢知幾步。 多情更被無寒助。萬物枯時神物護。一枝和雪倚欄干,昨夜初開春信度。
京洛皇居,芳禊春馀。影媚元巳,和風上除。云開翠帟, 水騖鮮居。林渚縈映,煙霞卷舒。花飄粉蝶,藻躍文魚。 沿波式宴,其樂只且。
南北短長亭,行路無情客有情。年去年來鞍馬上,何成!短鬢垂垂雪幾莖。 孤舍一檠燈,夜夜看書夜夜明。窗外幾竿君子竹,凄清,時作西風散雨聲。
山河縈帶九州橫。深谷幾為陵。千年萬年興廢,花月洛陽城。圖富貴,論功名。我無能。一壺春酒,數(shù)首新詩,實訴衷情。
干荷葉,色蒼蒼,老柄風搖蕩,減了清香。越添黃。都因昨夜一場霜,寂寞在秋江上。
桃花流水鱖魚肥。青*笠,綠蓑衣。風雨不須歸。管甚做、人間是非。兩肩云衲,一枝筇杖,盡日可忘機。之子欲何為。歸去來、山猿怪遲。
到閑人閑處,更何必,問窮通。但遣興哦詩,洗心觀易,散步攜筇。浮云不堪攀慕,看長空、淡淡沒孤鴻。今古漁樵話里,江山水墨圖中。千年事業(yè)一朝空。春夢曉聞鐘。得史筆標名,云臺畫像,多少成功。歸來富春山下,笑狂奴、何事傲三公。塵事休隨夜雨,扁舟好待秋風。
詩酒休驚誤一生。黃塵南北路、幾功名。枝頭烏鵲夢頻驚。西州月,夜夜照人明。枕上數(shù)寒更。西風殘漏滴、兩三聲。客中新感故園情。音書斷,天曉雁孤鳴。
聲明: 本網(wǎng)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或網(wǎng)友,僅供交流學習,如有侵犯了你的權(quán)益,請發(fā)送郵箱到feedback@deepthink.net.cn 本網(wǎng)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(nèi)移除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 刷刷題對內(nèi)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(wù)或責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