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彭玉潤游攝山
歇馬行松徑,尋僧度石橋。欲窺龍藏勝,不憚虎溪遙。踰嶺參干佛,看碑辨六朝。
誰言陶處士,猶待遠公招。一片煙蘿地,空山涌白蓮。欲除煩惱障,先辨辟支禪。鳥下翻經石,龍沉洗缽泉。新詩攜謝眺,翹首問青天。
歇馬行松徑,尋僧度石橋。欲窺龍藏勝,不憚虎溪遙。踰嶺參干佛,看碑辨六朝。
誰言陶處士,猶待遠公招。一片煙蘿地,空山涌白蓮。欲除煩惱障,先辨辟支禪。鳥下翻經石,龍沉洗缽泉。新詩攜謝眺,翹首問青天。
停下馬匹在松林間的小徑漫步,尋找僧人走過橫跨山溪的石橋。想要探訪佛經寶藏的勝境,不怕虎溪路途的遙遠。翻越山嶺參拜金佛,查看古碑辨識六朝遺跡。誰說陶淵明這樣的隱士,還需要慧遠法師相邀?一片煙霧繚繞的藤蘿之地,空山中仿佛涌出白蓮。想要消除煩惱的障礙,先要明辨辟支佛的禪法。鳥兒飛落在翻經石上,龍潛藏在洗缽泉中。攜帶著如謝朓般的新詩,抬頭仰望青天。
攝山:今南京棲霞山,六朝時佛教興盛,多古剎。
龍藏:指佛經,佛教稱佛經為“龍藏”,因傳說龍樹菩薩從龍宮取出佛經。
虎溪:典出廬山,傳說東晉高僧慧遠居東林寺,送客不過虎溪,過則虎鳴警示。此處借指山溪。
干佛:即千佛,指棲霞山千佛巖的佛像。
六朝:吳、東晉、宋、齊、梁、陳,均定都南京。
陶處士:指陶淵明,處士為未出仕的隱士。
遠公:東晉高僧慧遠,曾在廬山建白蓮社。
煙蘿:煙霧籠罩的藤蘿,形容山林幽境。
白蓮:借指白蓮社,慧遠組織的念佛團體。
煩惱障:佛教術語,指貪嗔癡等煩惱阻礙修行。
辟支禪:辟支佛(緣覺)的禪法,指獨自覺悟的修行方式。
翻經石:傳說中僧人翻譯或書寫佛經的石頭。
洗缽泉:僧人清洗食器(缽)的泉水。
謝眺:南朝齊詩人,以山水詩著稱,此處代指優美的詩作。
攝山(棲霞山)為六朝佛教勝地,多古剎與碑刻。詩人與友人彭玉潤同游時,遍歷松徑、石橋、千佛巖等勝景,觀六朝碑刻,感懷歷史,探訪佛蹤,結合陶淵明、慧遠等隱逸與禪修典故,創作此詩以記游興與感悟。具體創作時間或為詩人游覽棲霞山期間,約在明清時期(因詩中“六朝”為前代,作者生平待考)。
此詩以游攝山為線索,描繪山林古剎之景,融合六朝歷史與佛教禪意,既展現棲霞山的自然與人文之美,又通過用典表達對隱逸文化與禪修的向往,語言清新典雅,是一首兼具寫景、記游與抒情的山水詩。
川岳自今古,陰陽相主賓。紅塵紛野馬,白日少間人。忽忽身將老,欣欣物自春。相知有朋舊,簪盍莫辭頻。
天地有大運,物化莽茫茫。蟪蛄一何促,彭聃一何長。摧心嘆吾弟,茂齡成夭傷。明珠沉碧海,神劍蝕精光。念子平生日,沈痛結中腸。俎幾設虛奠,旨酒盈素觴。魂兮無不適,當復來我旁。屏營望南阜,攬涕下沾裳。
綠筠紅樹滿芳洲,此處垂綸獨對秋。身世百年雙白鳥,風煙萬里一扁舟。水明鮫室珠光動,日照仙山玉氣浮。只恐天才微漏泄,文章傳到鳳池頭。
紫薇玉液樂長耽,猶是生涯苦蹇淹。佳釀終難遂人愿,一朝棄絕不濡沾。
暮雨浮天去,寒云歸峽遲。青山饒遠色,紫菊把新枝。何處風前笛,頻停月下卮。關河已搖落,故向客愁吹。
江南樂,春水紅橋滿城郭。出門不用金馬絡,門前畫船如畫閣。綠紗虛窗春霧薄,隔窗蛾眉秋水活,翡翠冠高羅袖闊。楚舞吳歌勸郎酌,紫竹瑤絲相間作。船頭柳花如雪落,船尾彩旗風綽綽。秉燭夜游隨處泊,人生無如江南樂。
浦口風回浪拍沙,天涯行客正思家。歸舟疑是洪都晚,孤鶩低飛帶落霞。
山川出云霓,溪谷藏虎豹。枯樹繒綾身,怪石磈礨貌。竹枝如瑯玕,煙雨昏幕罩。梅花雪中開,的礫珠磊皰。蘭獨稱國香,姱麗最可樂。荑纖草堪籍,傷覃棘能抓。宋公學元暉,駭獸見騰?。老班性嗜酒,藻思發馀酵。丹丘泣龍髯,零落江湖棹。顛王食敗筆,得米動盈窖。僧明本靜者,一藝起眾鬧。展卷見歷歷,聊足解喧嗃。裁詩慕韓豪,瑣細非所較。
石牙鼓怒率群奔,雪浪當山剜一門。水吼狙吆搖古木,高岑深谷日昏昏。
愛客頻移席,張筵復傍池。酒行常引滿,坐久不知疲。風動花增媚,云開石獻奇。休文才最富,無藉雨催詩。
吳越水為國,行師利舟戰。夫差開此河,艅艎試親練。十萬凌潮兒,材比佽飛健。鼓棹激風濤,揚舲逐雷電。當時意氣盛,謂已無句踐。鷗避去沙洲,龍愁閉淵殿。恃強非伯圖,倏忽市朝變。臺上失嬌姿,泉間掩慚面。至今西山月,恨浸秋一片。猶有網魚人,時時得沉箭。
格斗今春苦,長驅徑渡河。城池空濺血,將帥漫橫戈。丁壯充俘馘,金繪付梱馱。傷心搖落候,此地獨經過。
霞佩翩翩出洞天,當時彷佛見癯仙。幾年南國張公子,今日西湖葛稚川。滄海塵飛丹已熟,玉堂人去榻空懸。林間載酒來相覓,乞寫仙經與世傳。
湖光照儂雙畫眉,鬢邊照見一莖絲。東家女伴多年別,昨日攜來十歲兒。
故家池閣,招東華倦客,試尋孤約。又歲晚三九光陰,看籬外幾枝,破春紅萼。萬感幽單,雁程緊北風寒作。想詞仙那日,閉戶自吟,燒遍花藥。吳天鷓鴣正惡,念巾車去國,休問哀樂。對四壁沉陸河山,指杯酒中原,鎮若漂泊。瀉入琴絲,待訴與西園梅鶴。憑雕闌半襟淚雨,畫樓夢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