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午感事五首 其五
詔書遲不報,
命下乃蹉跎。
不恤軍需急,
寧輸歲幣多。
揮戈懸漢日,
銜石畏虞羅。
豈見臧文仲,
赪顏泣卞和。
詔書遲不報,
命下乃蹉跎。
不恤軍需急,
寧輸歲幣多。
揮戈懸漢日,
銜石畏虞羅。
豈見臧文仲,
赪顏泣卞和。
朝廷的詔書遲遲沒有回復,命令下達后卻一拖再拖。不體恤軍需的緊急,寧愿多輸送歲幣求和。雖有揮戈挽回漢室國運的壯志,卻畏懼如羅網般的阻礙。哪里可見臧文仲這樣的賢臣?只能像卞和一樣羞愧含淚。
詔書:皇帝頒發的命令。
蹉跎:拖延,耽誤。
歲幣:古代王朝向外族政權每年交納的錢物,此處指甲午戰敗后清廷向日本支付的賠款。
揮戈懸漢日:典出《淮南子·覽冥訓》,魯陽公與韓構難,戰酣日暮,援戈揮之,日為之退三舍。此處喻指試圖挽回危局。
銜石:用精衛銜石填海典故,喻指微小卻執著的抗爭。
虞羅:捕捉鳥獸的網,喻指阻礙與陷阱。
臧文仲:春秋魯國大夫,以賢能著稱,此處代指有識之士。
赪(chēng)顏:因羞慚而臉紅。
卞和:春秋楚人,獻和氏璧被誤解,泣于荊山。此處喻指忠良被棄的悲憤。
此詩創作于1894年甲午戰爭期間或戰后。時值清廷在甲午海戰中慘敗,被迫簽訂《馬關條約》,割地賠款。詩人目睹朝廷拖延決策、忽視戰備卻甘愿輸送巨額歲幣求和的丑態,借古喻今,抒發對國勢衰微的痛切之情。
詩以“詔書遲報”起筆,直指清廷決策昏聵;繼以“不恤軍需”與“寧輸歲幣”對比,揭露其妥協本質;后借“揮戈”“銜石”喻志士壯志難酬,末以“臧文仲”“卞和”典收束,痛陳忠良被棄之悲。全詩緊扣甲午戰敗現實,批判尖銳,情感沉郁,是晚清愛國詩人憂國傷時的典型代表作。
省方浙西東,山川極遐矚。
茲晨當回鑾,諄諄一相勖。
軍民貴安和,文武須聯屬。
息忿可無爭,守分在忍辱。
日使訟庭閒,愚民免械梏。
奢侈尤當懲,繁華莫恣欲。
儉乃保其富,素履各敦篤。
惟令教化興,益見閭閻足。
諸吏宜勉之,期歸淳樸俗。
暫寄行蹤野水濆,雪霜毛羽夐超群。他時高展凌霄翮,萬里扶搖掣海云。
棲跡沙汀聲不聞,清奇標格異雞群。會看相逐丹山鳳,奮翅和鳴到五云。
此度看春異昔春,
生憎亭館石嶙峋。
黃鶯依舊花間囀,
不解尊前問主人。
桑柘成林一望遙
長村景物此時饒
初生細葉籠朝露
下長柔枝近野橋
秋社散時人踏影
春蠶眠起女攀條
從今民免無衣嘆
善政行看播頌謠
月照疏欞靜,
燈殘暗墜紅。
寒深茶有味,
病久藥無功。
嘹嚦遙天雁,
悠揚遠寺鐘。
更長渾不寐,
萬慮一時空。
葦白吹花上竹林
霜澄湖水夜寒深
亂山遙看孤帆去
野寺間攜短策尋
農歉稻香傷夏潦
僧愆茶話賞秋陰
不煩俯仰論陳跡
繄記風光恰在心
郊宮方社詩攸重,川澤山林禮所崇。古祀不修牲幣廢,梵鐃聲里紙錢風。
中春天氣似朱明,翕翕炎威惱亂人。一夜檐前天雨麥,曉來仍作本來春。
醉里挑燈看劍,夢回吹角連營。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聲。沙場秋點兵。
馬作的盧飛快,弓如霹靂弦驚。了卻君王天下事,贏得生前身后名。可憐白發生!
幾筵奠罷,對遺真揮淚,痛懷無限。掌上擎珠膝下玉,海水量恩還淺。喚地難聞,呼天何酷,促我靈椿返。百身莫贖,柔腸斷處如剪。
憑記畫法曾傳,詞章屢訓,猶把身名勉。只道百年長奉侍,愁煞泉臺夢遠。欲拼馀生,奈為萱戀,強把眉痕展。俄驚周歲,素衾紅淚積滿。
千年幾見南康守,嘆息人間兩譜開。
但使乾坤留一緒,圣賢去后圣賢來。
一語不遺無極老,千言無倦考亭翁。
語道則同門路別,君從何處覓高蹤。
不待招邀至
心交若有神
高歌將進酒
留醉未歸人
落筆幽香遠
登樓霽景新
桃花兩三樹
猶得駐芳春
舊是誰家舞袖長,
又看此日斗新妝。
春來秋去年年燕,
閱盡興亡在畫梁。
蔡家孫子好豐儀,玉樹涵云映碧漪。不獨能專盧扁術,又攻楷法學吟詩。
十年京國作芳鄰,愛爾清勤學業新。門徑日長無俗客,相親多是玉堂人。
家住桐溪越水頭,束書歸槷卓扁舟。到時朋輩驚相問,應說神州作勝游。
溪上相陰浸碧波,波光風漾縐緗羅。丹房別卻經年久,到日應知長薜蘿。
澹澹春山暮靄清,
和風拂柳入簾輕。
留情遠寄懸千里,
撫景興懷歷幾程。
寒盡梅中初霽雨,
詩成洲上忽聞鶯。
船窗睡起疑宮闕,
月滿江湖聽棹聲。
暖玉釵搖鸂鵣,銷金帶蹙鴛鴦。銀箏檀板合歡場。玲瓏仙子骨,佳俠女兒腸。
憔悴江南倦客,輸他顧曲周郎。璚枝璧月久端相。珠燈春入夢,花雨夜聞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