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嵋山
萬仞白云端,經春雪未殘。
夏消江峽滿,晴照蜀樓寒。
造境知僧熟,歸林認鶴難。
會須朝闕去,只有畫圖看。
萬仞白云端,經春雪未殘。
夏消江峽滿,晴照蜀樓寒。
造境知僧熟,歸林認鶴難。
會須朝闕去,只有畫圖看。
峨眉山高聳入云,在萬仞之高的白云頂端,歷經一春積雪仍未消融。夏天積雪消融,江水漲滿了江峽,晴天陽光照耀,蜀地樓閣也透著寒意。營造這樣的境界,想必僧人十分熟悉;回歸山林,連辨認仙鶴都困難。我本應去朝廷朝拜,現在只能看著畫中美景了。
萬仞:形容山極高。仞,古代長度單位,七尺或八尺為一仞。
殘:消融。
造境:營造的境界。
會須:應當。
朝闕:去朝廷朝拜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。可能是詩人因故無法親自前往峨眉山,只能通過聽聞或畫作了解其美景,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定,詩人有閑情欣賞自然美景并抒發感慨。
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峨眉山的壯麗景色,其突出特點是寫景生動,意境清幽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非常著名,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敏銳的觀察力和細膩的情感表達。
勢力盡,箭還墜,依前六道無回避。升沉不離法身中,自是頑癡無智慧。
秋高霞彩類蓬瀛,天外涼蟾一暈生。野牧長歌驅犢返,蒼蒼萬里暮江平。
西風浩浩塞塵黃,白發緣愁若個長。客夢五更驚忽斷,打門縣吏索租忙。
斯文不于政,體用方殊觀。頗聞罷謀曹,渠肯先學官。而公獨古意,首欲尊儒冠。果哉此道振,善俗良非難。
別具孤標領眾芳,肯隨桃李媚春陽。十年未換丹砂骨,百鍊猶存鐵石腸。壓酒吳姬歌白纻,求漿仙子搗元霜。瑤臺不有風帆助,人日何緣到草堂。
鵯鵊聲中雨似絲,昏昏鄉思苦難支。楝花風起歸舟急,要趁黃魚上箸時。望見家山一抹青,澹煙初日漾江汀。先生才了還鄉夢,已報輕帆過御亭。醉翻余瀝浣征衣,喜向風塵暫息機。多少春明退朝客,十年曾有幾人歸。
仕道昔有訓,退處非為名。齊竽醉聒耳,虞弦自希聲。清波貫霅苕,空翠浮弁衡。圖史足怡悅,風月無將迎。生世我已后,景行寧忘情。昂昂雞群鶴,慰我雙眼明。
林花脈脈怯朝煙,雨隔蘭庭曲水筵。欲買春花無定價,東風撩亂擲榆錢。
去年冬至攸城雨,今歲宜城曉日輝。暮景兩年愁作客,故山千里幸言歸。鶯花入夢撩春興,兒女承歡動舞衣。北闕簡書恩似海,老翁非欲羨輕肥。
陟東門,望望羅浮。葛翁一去,今幾千秋。羅浮長在,視葛翁之跡若蜉蝣。猗碩人之壽兮,壽若羅浮。陟東門,望望白云。安期一去,今幾千春。白云長在,視安期之跡若飛塵。猗碩人之壽兮,壽若白云。我思古人,溫良恭儉。詩書執禮,覺此良彥。民到于今,是彝是憲。彼美人之壽兮,碩人之壽兮。我思古人,尼叟時憲。堂堂仁義,低垂管晏。浩然者存,萬世如見。彼美人之壽兮,碩人之壽兮。
筮仕當前職度支,平衡清操畏人知。宣恭在位和同列,理學傳家重一時。能擊武臣強似虎,寧□宰執怒如獅。□□猶有弦歌化,治譜真堪百世師。
獨上層樓,燕伴黃昏鶯伴曉。錦氍毹,金了鳥,鈿箜篌。桃花月淺春寒重,睡香小鴨蘭膏凍。有時思,有時夢,有時愁。
殘臘無多歲欲更,寒云漠漠擁柴荊。百年能得幾時好,兩月全無旬日晴。身似風前蓬半朽,眼如花外霧叢生。遠游姑待春前后,且辦煙蓑近郭行。
一片落花天上飛,茫茫春色去何歸。三生石上因緣淺,不管情人淚滿衣。
舍妄心,取真理,猛火聚中求冷水。勝熱婆羅請上山,須臾便入三摩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