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韻挽陳虛庵二首
虛庵今已矣,東望一傷心。情愛三秋月,剛凝百鍊金。猶懸徐孺榻,誰和伯牙琴。欲寫循良傳,翻嫌職掌侵。
見說毗陵守,無如公最賢。化行風偃草,心靜月當天。士頌真君子,民歌大有年。熙熙并皞皞,史筆恐難傳。
虛庵今已矣,東望一傷心。情愛三秋月,剛凝百鍊金。猶懸徐孺榻,誰和伯牙琴。欲寫循良傳,翻嫌職掌侵。
見說毗陵守,無如公最賢。化行風偃草,心靜月當天。士頌真君子,民歌大有年。熙熙并皞皞,史筆恐難傳。
虛庵如今已離我們而去,向東遙望,心中滿是傷心。您的情感如三秋明月般高潔,品格似千錘百煉的真金般剛正。家中還懸掛著禮賢的徐孺榻,可如今有誰能和您合奏伯牙琴?我本想為您撰寫循吏傳,卻又擔心越職侵擾。聽說毗陵的太守中,沒有比您更賢能的。教化推行如風吹草伏,心境澄明似明月當空。士人贊頌您是真君子,百姓歡慶豐收好年景。治下百姓和樂安寧,史官的筆恐怕都難以完全傳述您的功績。
徐孺榻:典出《后漢書·徐稺傳》,陳蕃為豫章太守時,特為隱士徐稺設榻,徐稺離開則懸掛,后指禮賢下士之舉。
伯牙琴:典出伯牙子期知音故事,喻指失去能理解自己的知音。
風偃草:出自《論語·顏淵》“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風必偃”,喻教化風行。
大有年:指大豐收之年,《穀梁傳》“五谷皆熟為有年也”。
熙熙皞皞(hào):形容和樂安寧的樣子,語出《孟子·盡心上》“王者之民,皞皞如也”。
此詩為作者次韻(按原詩用韻和詩)挽悼陳虛庵而作。陳虛庵曾任毗陵太守,以賢能著稱,政績卓著、德化一方。詩當作于其去世后,作者通過和詩形式表達哀悼與追思。
全詩以挽悼為核心,前首側重追懷其品格與知音難覓之痛,后首聚焦頌揚其治政功績與民望。既展現陳虛庵剛正重情的個人魅力,又突出其“循良”“賢能”的官員形象,是一首兼具情感深度與史傳價值的挽詩。
身似柏舟無倚著,心非席石可推移。威儀不被憂心亂,始信生民有秉彝。
翰苑風流墨似金,晉唐小楷費研尋。老夫臂指僵難使,空有群鴻戲海心。
一艇輕撶看曉濤,接?拋下漉春醪。相逢便倚蒹葭泊,更唱菱歌擘蟹螯。
茂陵仙客,算真是、天與雄才宏略。獵取天驕馳衛霍,如使鷹鹯驅雀。鏖戰皋蘭,犁庭龍磧,飲至行勛爵。中華疆盛,坐令夷狄衰弱。追想當日巡行,勒兵十萬騎,橫臨邊朔。親總貔貅談笑看,黠虜心驚膽落。寄語單于,兩君相見,何苦逃沙漠。英風如在,卓然千古高著。
但有樽中若下,何須墓上征西。聞道烏衣巷口,而今煙草萋迷。
嘉皇三十載,薄海飛長鯨。波濤蹴宇宙,勢欲東南傾。定遠起列校,巍然任彭黥。鳴梟樹大纛,束馬懸高旌。轉戰日千里,刁斗竟夜鳴。天山破強敵,白水殲驕兵。三吳蹙徐海,五嶺摧吳平。初聞燧火息,再睹潢池清。七閩共尸祝,儼若居神明。武功固日揭,文藝時潛精。婁江謁廷尉,蜀國游中丞。翩翩左司馬,金石偕同聲。飛揚將壇略,趺宕詞苑盟。隨車盡貔虎,入幕俱豪英。強敵躪西鄙,高牙馳北平。雙鞬絕大漠,橫槊歌長征。天山十月雪,一劍無留行。奪彼賀蘭山,筑我受降城。勛高薄上賞,業就遺浮榮。飄然策羸駟,投袂辭神京。參差武林驛,遇我如生平。恂恂見儒雅,詎曰曼胡纓。惜哉赤松遠,丹砂邈難成。悲來誦雙劍,海岳回光晶。
子昂畫竹不欲工,腕指所至生秋風。古來篆籀法已絕,止有木葉雕蠶蟲。黃金錯刀交屈鐵,大陰作雨山石裂。蛟龍起陸真宰愁,云暗蒼梧泣湘血。吳興之竹乃非竹,吳興昔年面如玉。波濤浩蕩江海空,落月年年照秋屋。
妾住雕陰東,君去漁陽北。唯有別時草,依依滿行跡。不忍行跡沒,掃盡還更碧。君情如妾意,纏綿無終極。
九月年時已肅霜,今年九月尚追涼。幸吾絺绤猶無恙,杜老何煩苦自傷。
芙蓉秋水漫魚磯,白石蒼苔靜掩扉。南國懷人成久別,茂陵多病有誰依。花飛別澗空流水,客去高齋對落暉。料得只應賢地主,相看未訝故人稀。
屋頭花竹已成林,奪與燕山萬里心。帝里雖云多勝宅,何須底事覓清陰。
溪行何異入閩中,臥看青山重復重。船到灘頭翻白浪,橋橫渡口架蒼松。鄉心暗逐云千里,客夢頻敲雨一篷。無復承平舊風景,年年相憶采芙蓉。
桃花深映水邊莊,夫婦相攜笑語香。耕耨有糧蠶有種,丁男戽水女條桑。
天門詄蕩御筵寬,宣示來牟得歲歡。惟借宮云成夏屋,坐依文石序周官。疇風暗入瑤琴奏,鼎實將同玉粒看。從說閔農勞旰食,也欣臣子遍加餐。
一樹夭夭灼灼華,滿前萬善意無涯。春風比屋宜家子,誰識樞機在一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