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齋八秩里言博笑 其一
秀眉隆鼻面銀光,
英絕銓曹憶鐵郎。
今日相望俱耄耋,
此身還閱幾滄桑?
閒吟送老觀殊達,
久宦能貧味自長。
猶集孫曾授經訓,
一樓四葉舊書香。
秀眉隆鼻面銀光,
英絕銓曹憶鐵郎。
今日相望俱耄耋,
此身還閱幾滄桑?
閒吟送老觀殊達,
久宦能貧味自長。
猶集孫曾授經訓,
一樓四葉舊書香。
眉清目秀鼻梁高挺,面容泛著銀白的光澤,回憶起您在吏部任職時英氣絕倫,不愧是那鐵骨錚錚的才郎。如今我們相對而望,都已到了八九十歲的高齡,這一生中還經歷了多少世事變遷?您閑來吟詩安度晚年,心境格外豁達;長期為官卻能保持清貧,其中滋味愈發悠長。您仍然召集孫輩曾孫,傳授經典訓誡,一棟樓里四代人,延續著舊日的書香。
銓曹:指吏部,古代掌管官員選拔、任免的官署。
鐵郎:對平齋先生的尊稱,形容其剛正不阿的品格。
耄耋(mào dié):八九十歲的年紀,泛指老年。
殊達:特別豁達、通透。
孫曾:孫輩與曾孫輩,泛指后代子孫。
四葉:四代,指家族中連續四代人。
此詩為平齋先生八十歲壽辰而作(‘八秩’即八十歲),作者與平齋或為故交,共同經歷世事變遷。詩中‘今日相望俱耄耋’‘此身還閱幾滄桑’等句,可見二人相交之久、經歷之豐;創作時或值平齋晚年,作者以詩賀壽,兼贊其品格與家學,體現文人相交的雅趣。
全詩圍繞平齋先生八秩之慶展開,從容貌、往事、當下、家學多角度刻畫人物,突出其豁達、清廉、重教的品質,既含歲月感慨,更彰文化傳承,是一首兼具祝壽之情與人文內涵的作品。
落落云霄夢,先投起部簪。親交渾在目,骨肉乃摧心。惻惻看遺墨,瑯瑯想嗣音。一盂寒食飯,回首共青林。
民俗凋疲只愿閑,每飛符檄靖諸蠻。著書名在千秋后,借箸功存五嶺間。綺里芝榮誰共采,蓋公堂迥杳難攀。何時邂逅嵩臺月,卮酒相從一解顏。
女蘭香細掩窗紗,白袷單衣病里加。一縷藥煙當水檻,寒蟬聲斷夕陽斜。
落日鳴蟬夏木荒,芙蓉半落柳成行。何人紈扇生新恨,亭館迎秋夜夜涼。
堂前雙柏走蒼虬,苔自侵階鶴自謀。怪底詩翁貧到骨,野風蕭瑟蔗塘秋。
娑竭寶藏移,列缺云氣從。平地決為壑,殲人銳于鋒。豐年變菜色,樂土生愁容。須煩霹靂手,左耳劙乖龍。陳編貯山房,故事追康廬。欲共天下士,讀盡人間書。多君弓刀來,發我金璧儲。山靈似不分,震雨翻河魚。
方巖缺處著幽亭,岌嶪多應負巨靈。弱水蓬萊真可到,天臺雁宕亦分停。鱟為帆起當窗見,潮作風來吹酒醒。我欲更從高處望,齊州九點霧中青。
自是佳人不可期,況隨病骨強支離。今朝看著沈吟醉,年尾年頭總未知。
楊柳依依水一灣,沈園春老落花殘。只今但說釵頭鳳,誰識秋風大散關。
聲華名歷幾興衰,八十看殘更問誰。曼倩何曾知漢碣,伏生元可誦秦遺。字留正氣存先節,山對秋光別有題。萬里與君盟水鳥,瑤琴一曲入無為。
卯君囊卻上公車,梵宇毗邪應滿廬。白笑蒙莊老弟子,南華又作一通書。
古人處丘園,如彼不嫁女。終身秉大節,敢恨老環堵。嗟予晚乃覺,乞骸歸卒伍。去就講已熟,穴居宜知雨。百尺持汲綆,道長畏天暑。先見雖有慚,愛身亦自許。
何者老翁,托名黃石。蚤鑒留侯,脫履令拾。玉韜金版,授之不惜。定帝謀王,谷城留跡。
媚灶吾何敢,送窮亦古人。蘭魂無怪惑,筆墓自嶙峋。世事惟孤劍,文心比竹筠。匹夫誠有罪,懷璧山之根。
遍索天地間,彼此最癡癖。主人幸未來,與君為莫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