贈梁宗烈二首
珊瑚產南海,翡翠生炎洲。豐林多異干,石璞皆良璆。瑰材植遐域,萬寶聚巖幽。豈無千金賈,亦有萬斛舟。此物匪為易,惜哉不見收。
玉英匿龍淵,黃金沈濁流。輝瑩久已閟,未蒙知己求。徒歸丘者愆,用負和氏羞。謹子握中璧,時哉母闇投。
飄風頃刻至,征云萬里游。與子非風云,欲遘良無由。川涂限山海,音問邈中州。升高望廣域,極眺滄溟流。
浮煙隱榛樹,白日蔽岑丘。飛鴻不我顧,逝鵠不我留。寧無輕舟志,浩渺安可求。
桂樹茂炎隩,芝草翻靈洲。獨處慕朋侶,攀贈誰為酬。倘荷衷眷言,慰此平生憂。
珊瑚產南海,翡翠生炎洲。豐林多異干,石璞皆良璆。瑰材植遐域,萬寶聚巖幽。豈無千金賈,亦有萬斛舟。此物匪為易,惜哉不見收。
玉英匿龍淵,黃金沈濁流。輝瑩久已閟,未蒙知己求。徒歸丘者愆,用負和氏羞。謹子握中璧,時哉母闇投。
飄風頃刻至,征云萬里游。與子非風云,欲遘良無由。川涂限山海,音問邈中州。升高望廣域,極眺滄溟流。
浮煙隱榛樹,白日蔽岑丘。飛鴻不我顧,逝鵠不我留。寧無輕舟志,浩渺安可求。
桂樹茂炎隩,芝草翻靈洲。獨處慕朋侶,攀贈誰為酬。倘荷衷眷言,慰此平生憂。
珊瑚生長在南海,翡翠出自炎熱的炎洲。茂密樹林里有很多奇異的枝干,石頭中藏著都是美玉。珍貴的木材生長在偏遠之地,各種寶物聚集在幽深的山巖。難道沒有出高價的商人,也有能裝萬斛的大船。這些東西得來不易,可惜卻不被人收納。玉的精華隱匿在深潭,黃金沉沒在渾濁的水流。光彩長久被封閉,沒遇到知己來尋求。白白地成為被棄置的過錯,背負著和氏璧的羞恥。希望你緊握手中的美玉,時機到了不要盲目投獻??耧L頃刻間就會到來,流云能萬里遨游。我和你并非風云際會之人,想要相遇實在沒有緣由。路途被山海阻隔,音信難通到中州。登高眺望廣闊的地域,極目遠望那滄海的水流。浮動的煙霧遮住了榛樹,白日被山丘遮蔽。飛鴻不看我一眼,飛鵠不停留片刻。難道我沒有乘輕舟的志向,只是浩渺的水面又哪里去尋求。桂樹在炎熱的角落繁茂生長,芝草在靈洲翻動。我獨自居住羨慕朋友,采摘贈送又能給誰回應。倘若能得到你真心的關懷話語,就能安慰我這一生的憂愁。
炎洲:傳說中的南海炎熱之地。
異干:奇異的枝干。
石璞:含玉的石頭。
良璆(qiú):美玉。
瑰材:珍貴的木材。
遐域:偏遠之地。
萬寶:各種寶物。
千金賈:出高價的商人。
萬斛舟:能裝萬斛的大船。
匪:非。
玉英:玉的精華。
龍淵:深潭。
輝瑩:光彩。
閟(bì):封閉。
徒歸丘者愆(qiān):白白地成為被棄置的過錯。
和氏:指和氏璧的故事。
握中璧:手中的美玉,喻指才華。
闇投:盲目投獻。
飄風:狂風。
征云:流云。
遘(gòu):相遇。
川涂:路途。
音問:音信。
邈:遠。
榛樹:一種樹木。
岑丘:山丘。
炎隩(ào):炎熱的角落。
靈洲:傳說中的仙洲。
攀贈:采摘贈送。
酬:回應。
荷:承受。
衷眷言:真心的關懷話語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,但從詩中表達的懷才不遇、渴望知音等情感推測,可能是詩人在仕途不順、人生失意時所作。當時社會或許人才選拔機制存在問題,導致像詩人這樣有才華的人得不到重用。
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懷才不遇的感慨和對知音的渴望。其突出特點是運用豐富意象和比興象征手法來表達情感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,但展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和當時文人的普遍境遇。
秦皇開郡為桂林,古號名邦五嶺陰。 山琢玉簪攢萬疊,江分羅帶繞千尋。
城闕輔三秦,風煙望五津。 與君離別意,同是宦游人。 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 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。
妾本錢塘江上住,花落花開,不管流年度。燕子銜將春色去,紗窗幾陣黃梅雨。 斜插玉梳云半吐,檀板輕敲,唱徹《黃金縷》。夢斷彩云無覓處,夜涼明月生南浦。
東山崔嵬不可登,絕頂高天明月生。 紅顏又惹相思苦,此心獨憶是卿卿。
西風吹謝花成泥,蜂蝶每向香塵泣。 情猶未了緣已盡,箋前莫賦斷腸詩。
欲題新詞寄嬌娘,風吹雨蝕半微茫。 我有相思千般意,百磨不滅銘肝腸。
飛短流長斷人腸,情懷惻惻每神傷。 惆悵玉人獨歸去,芳草萋萋滿斜陽。
柳眼低垂護墨池,菱花掩映遠山眉。 輸卿刀尺工挑錦,夜夜燈前借履綦。
明眸皓齒艷無雙,比擬圓月兩相仿。 惆悵嬋娟多寂寞,歡情只供一夜長。
愿與君結百年好,不惜金屋又藏嬌。 一似碧淵水晶宮,儲得奇珍與異寶。
湖水無風似鏡清,湖船日日送人行。 垂楊浪許關離別,有限長條無限情。
千古漣漪清絕地。海岱樓高,下瞰秦淮尾。水浸碧天天似水。廣寒宮闕人間世。 靄靄春和一海市。鰲戴三山,頃刻隨輪至。寶月圓時多異氣。夜光一顆千金貴。
溪面荷香粲粲,林端遠岫青青。楚天秋色太多情。云卷煙收風定。 夜靜冰娥欲上,夢回醉眼初醒。玉瓶未恥有新聲。一曲請君來聽。
雙雙鴛鴦戲蘋洲。幾行煙柳柔。一聲長笛咽清秋。碧云生暮愁。 鉤月掛,綺霞收。浦南人泛舟。娟娟何處煙明眸。相望徒倚樓。
出閶門外三里而近,有劉氏寒碧莊焉。而問寒碧莊無知者,問有劉園乎,則皆曰有。蓋是園也,在嘉慶初為劉君蓉峰所有,故即以其姓姓其園而曰劉園也。咸豐中,其泉石之勝,花木之美,亭榭之幽深,誠足為吳下名園之冠。及庚申、辛酉間,大亂洊至,吳下名園半為墟莽。而所謂劉園者則巋然獨存。同治中,蕪穢不治。至光緒二年,為毗陵盛旭人方伯所得,乃始修之。平之、攘之、剔之,嘉樹榮而佳卉茁,奇石顯而清流通。涼臺燠館,風亭月榭,高高下下,迤邐相屬。春秋佳日,方伯與賓客觴詠其中,都人士女或掎裳連袂而往游焉,于是出門者又無不曰劉園劉園云。方伯求余文為之記。余曰:“仍其舊名乎?抑肇錫以嘉名乎?”方伯曰:“否,否。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,然則名之易而稱之難也。吾不如從其所稱而稱之。人曰劉園,吾則曰留園,不易其音而易其字,即以其故名而為吾之新名?!庇鄧@曰:美哉斯名乎,稱其實矣!夫大亂之后、兵燹之余,高臺傾而曲池平,不知凡幾,而此園乃幸而無恙,豈非造物者留此名園以待賢者乎!吾知留園之名常留于天地間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