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月十二十三夜紀事
不是咸陽豈洛陽,九衢如沸切霄光。
自焚正作佳兵鑒,善將寧無禁暴方?
坊市周星供一閧,掖闈通夕備非常。
擔囊揭篋臣何畏,睡足燈前自讀莊。
不是咸陽豈洛陽,九衢如沸切霄光。
自焚正作佳兵鑒,善將寧無禁暴方?
坊市周星供一閧,掖闈通夕備非常。
擔囊揭篋臣何畏,睡足燈前自讀莊。
若不是在咸陽這樣的都城,便是在洛陽這般的繁華之地,城中街道熱鬧如沸,燈火光芒直上云霄。自相殘殺本可作為濫用武力的鑒戒,善于用兵的人怎會沒有制止暴亂的辦法呢?街市在短時間內就陷入混亂,宮廷整夜都在防備突發狀況。我又何必害怕那些偷搶財物的人,我在燈前睡足后自在地讀著《莊子》。
咸陽、洛陽:古代著名都城,這里泛指繁華都市。
九衢:指城市中的大路。
切霄光:光芒直上云霄。
佳兵:指好用兵、濫用武力。
坊市:城市中的街市。
周星:指短時間。
閧:同‘哄’,混亂。
掖闈:宮廷。
擔囊揭篋:指偷搶財物。
讀莊:讀《莊子》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,但從詩中描繪的都市混亂場景來看,可能創作于社會動蕩、戰亂頻繁時期。詩人目睹了社會的不安和人們的紛爭,有感而發寫下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社會的動亂和濫用武力,突出詩人在亂世中的超脫態度。其特點是將社會現實與個人心境相結合,在文學史上體現了詩人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獨特的處世哲學。
諸峰羅立翠蓮開,天柱當中冠五臺。勢插銀河逾萬仞,頂摩黃鵠倚三臺。丹光夜向琳宮出,云氣朝從華岳來。我憶憑高望鄉國,一杯滄海隔蓬萊。
軒轅黃帝上天時,五龍垂髯下接之,后宮綵女咸相隨。云輕龍健不可追,綵女化作黃金芝。金芝千年一作花,花光五色明朝霞。扶疏蔭映玉皇家,沉精降液為丹砂。鍊丹砂,成水銀,水銀流汞浴火輪。火輪照曜十二辰,黃龍歸來天帝嗔。
錦簇花團輕幰。雙馬如飛莎阪。墜珥不須停。玉瓏玲。前日學堂見慣。今日教堂覿面。金戒半消磨。奈卿何。
蒼獐引黃麑,雙耳誰驚立。高原想新霽,町疃見行跡。
山前山后花半紅,橋頭橋尾柳搖空。流鶯枝上未成語,始囀一聲來去風。
悽音怨亂不成歌,縱使重來奈老何。淚眼無窮似梅雨,一番勻了一番多。
駟馬橋南曲徑賒,可堪重過故侯家。青袍杜甫從漂梗,白發劉郎怨落花。憔悴已看身似鶴,娉婷不見髻堆鴉。野芳亭上春猶在,獨坐吟詩到日斜。
貴極臺衡世莫京,依然璧水一儒生。只將無限寬洪意,上為皇家致太平。
三載論交兩送君,更堪惆悵道涂分。離樽欲盡難成醉,去馬長嘶又失群。玄菟城孤開曉日,黃龍塞遠斷秋云。時平知我無東意,莫遣音書久不聞。
俗里眼能白,懷中印未黃。雙鳧離葉縣,獨鶴下陵陽。晚歲故人少,閒門秋草長。知君非遠我,自為困壺觴。
圓如寶月潔如霜,素手輕搖玉體涼。報道明朝秋節至,婕妤無復望專房。
琪花瑤草滿松關,猿鳥聲中鶴夢閒。欲識武陵溪上路,白云無數水潺湲。
有登斯堂仰美人兮,彼美人之情惟意之誠。意之誠,斯德之貞。是可仰也,必有師也。必有友也,必有后之承也。有登斯堂懷美人兮,彼美人之降維意之防。意之防,斯道之藏。是可懷也,惟其師也。惟其友也,惟其后之光也。有登斯堂慕美人兮,彼美人之誠意足以遁世。遁于世,是以無悔。是可慕也,何負師也。何負友也,何后之人可閟也。
人誰憐老子,我自類癡兒。愛草留荒徑,疏泉入小池。春風隨處是,晴日與花宜。好客能相貸,攜鋤出短籬。
蠶月桑葉青,鶯時柳花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