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龐侍御還京
樓船簫鼓動江干,繡斧風霜九月寒。
曾睹朱輪埋洛下,即看白簡動朝端。
傷心豺虎中原滿,在眼烽煙百粵殘。
明到虞廷承燕問,可無封事報金鑾。
樓船簫鼓動江干,繡斧風霜九月寒。
曾睹朱輪埋洛下,即看白簡動朝端。
傷心豺虎中原滿,在眼烽煙百粵殘。
明到虞廷承燕問,可無封事報金鑾。
樓船上傳來簫鼓之聲在江邊回蕩,您持繡斧威嚴如霜,九月的天氣已顯寒冷。曾見您在洛陽懲治權貴,如今又看您的彈劾奏章震動朝廷。令人傷心的是中原大地豺虎般的惡人橫行,眼前百粵地區戰火后的景象一片殘敗。明天您到朝廷承受皇帝的垂問,怎會沒有重要的奏章上報給皇帝呢。
樓船:有樓的大船,多用作戰船。簫鼓:簫與鼓,泛指樂奏。江干:江邊。
繡斧:指皇帝特派的執法大臣。風霜:比喻威嚴。
朱輪:古代王侯顯貴所乘的車子,因用朱紅漆輪,故稱。埋洛下:指在洛陽懲治權貴。
白簡:古代御史有所彈劾,用白簡。朝端:朝廷。
豺虎:比喻惡人。
烽煙:烽火臺報警之煙,代指戰爭。百粵:古代南方越人的總稱。
虞廷:指朝廷。燕問:帝王閑暇時的召見。
封事:密封的奏章。金鑾:金鑾殿,指代皇宮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,但從詩中描繪的社會現實來看,當時可能處于社會動蕩時期,中原地區有惡人橫行,百粵地區也遭受戰火侵襲。詩人送別龐侍御還京,希望他能向皇帝反映社會問題。
這首詩主旨是送別龐侍御還京,贊美其為官正直、有作為,同時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。詩中既有對友人的期許,也流露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,在文學上展現了較高的藝術水準,以景襯情,用詞精妙。
瓊林珠閣不勝寒,慚負時趨白玉闌。獨抱琴書耽寂寞,誰從花竹問平安。沈腰己瘦頻移帶,潘鬢新添欲滿冠。相對長安同作客,椷詩特地勸加餐。
信陵公子夜開堂,宴客張燈水檻傍。自放梅風入綺戶,仍邀竹月下銀塘?;ㄟ呭\炬參差影,樹里星毬點綴光。卻笑病愁難料理,臥憐簫鼓競更長。
蔣山山頭秋月明,龍江江上暮潮生。行人又是金陵客,臥聽西風鼓角聲。
筇竹枝彎屐齒搖,登臨身覺在煙霄。千峰險似三川峽,一水深如八月潮。
河堤使者大司空,無領中丞節制同。轉餉千年軍國壯,朝宗萬里帝圖雄。春流無恙桃花水,秋色依然瓠子宮。太史但裁《溝洫志》,丈人何減漢臣風。
時良選地樂開筵,柳間嬌花繞近川。枝壓艷生香泛泛,蝶飛群逐影翩翩。卮盈絲酒春醅潑,卷滿新篇綺詠傳。吹遍曉風和媚景,奇芳遠映麗晴天。
南榮坐炙野人暄,官謗心知鶴有軒。畫餅竊名真不食,銜枚邀寵更無言。嵇齋書簏吹塵度,蔣徑賓綦暈蘚斑。事國愛君精未已,此生疏蹻負丘園。病骨支離釜粟豐,臥看暾采照墻東。不材天與山中養,飽食人嗤柱下工。大府翩翩慚奏記,閑齋咄咄厭書空。翛然慵態知難畫,手按鳴弦目送鴻。
追陪昔憶云霄上,邂逅今憐瘴靄中。適意江山隨處有,異鄉風味此霄同。時情局變除方覺,詩思瀾翻醉亦工。久雨炎威銷太半,征帆又逐五更風。
春風恩命出金鑾,忝拜薇垣第一官。滕閣衣冠登覽舊,閩邦黎庶別離難。千灘雪浪隨舟遠,一路云山當畫看。愿效忠勤報明主,鬢毛雖白寸心丹。
逢花駐馬尚多情,天不違人旋作晴。不使近詩增紙價,得知春入鳳凰城。
蟠木生附枝,刻削豈無施。取則龍文鼎,三趾獻光儀。勿言素韋潔,白沙尚推移。曲躬奉微用,聊承終宴疲。
青林寂寂鳥關關,畫出風煙落照間。脫卻草鞋臨水坐,野云分我一邊閒。
一身留許國,諸子用傳家。
汀上黃蘆苦竹號。西風催著短棉袍。村醪色浸杯瓷滑,江鯉香烹尾骨焦。雙槳短,小舟搖。笛聲吹徹暮天高。一身自喜無拘束,又過前灘逐晚潮。
黃菊花開滿砌間,未妨杯酒醉離顏。閒心羨爾溪山好,又得三年放白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