棲霞禪房雨坐
雨氣濕嵐容,僧房暫倚筇。
聲飄千澗瀑,影暗六朝松。
暝坐鐘魚寂,清齋蕨筍供。
階前多藥草,何處覓仙蹤。
雨氣濕嵐容,僧房暫倚筇。
聲飄千澗瀑,影暗六朝松。
暝坐鐘魚寂,清齋蕨筍供。
階前多藥草,何處覓仙蹤。
雨氣濕潤了山間霧氣的模樣,我在僧房暫時拄著竹杖歇息。瀑布聲從千道山澗飄來,六朝古松的影子在雨中顯得暗淡。黃昏靜坐,鐘和魚板的聲音都寂靜了,用蕨菜和竹筍來供應清齋。臺階前長著許多藥草,哪里能尋覓到仙人的蹤跡呢。
嵐容:山間霧氣的樣子。
筇:竹杖。
鐘魚:寺廟里的鐘和魚板,用于報時和召集僧眾。
清齋:素食。
蕨筍:蕨菜和竹筍。
具體創(chuàng)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,但從詩的內容推測,詩人可能是在游覽棲霞山的寺廟時,恰逢雨天,在禪房靜坐時有感而發(fā)。當時詩人或許希望在這清幽的環(huán)境中尋求心靈的寧靜和對仙道的感悟。
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棲霞禪房雨景,展現了寺廟的清幽寧靜。其突出特點是意境營造出色,通過多種意象組合,給人以美的享受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,但也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禪意的獨特感悟。
天地中閒浩浩歌,從他烏兔健飛過。旁人若問功名事,笑指南柯蟻一窠。
未拋卻、一年春計。對酒當歌,舊狂重理。檻外東風,流鶯喚我、定何意。燈初茗后,才領略、江南味。醉眼問花枝,已暈入、蔫紅窗紙。身寄。嘆江關老去,怕說故山烽起。紅橋廿四,且分付、杜郎憔悴。甚倦旅、一別西湖,卻來傍、要離眠地。祇無恙黃壚,憑吊先生歸只。
得馬祖百丈黃檗之旨,發(fā)自己胸中本有底光明。見僧入門便喝,謂之臨濟一宗。三世諸佛搆不著,貍奴白牯搆不著。
向來三疊泣陽關,猶望歸來肯自寬。今日重過更席處,卻思人世別離難。
紅樹青林帶暮煙,并橋常有賣魚船。樊川詩句營丘畫,盡在先生拄杖邊。日日津頭系小舟,老人自懶出門游。一枝筇杖疏籬外,占斷千巖萬壑秋。
上谷迢迢我復過,深情無奈故人何。凄涼夜燭十年話,蕭颯秋風兩鬢皤。萍水不堪重判袂,陽關何必更高歌。浮名勘破皆身外,但保吾心養(yǎng)太和。
浚哲惟唐,長發(fā)其祥。帝命斯祐,王業(yè)克昌。配天載德,就日重光。本枝百代,申錫無疆。
東西雁翅,兩作飛樓,江間一片沉浮。四角嗚嗚,螺聲颯起高秋。凄涼尉佗臺上,恨邊聲,飛滿炎州。風吞吐,盡秦關漢塞,處處含愁。絕對似金笳催淚,與明妃、諸曲哀怨同流。未曙頻吹,匆匆人馬難留。無邊戰(zhàn)魂驚起,逐行營、朝暮啾啾。那管得,一軍中、人盡白頭。
芳春初茁土,首夏漸成陰。不待冰霜后,清風已滿林。
窮陰連暝覆重扉,咫尺蓬山隔禁闈。玉燕舞風吹絮落,銀河剪水作花飛。遠搖滉漾能欺眼,亂撲輕盈欲點衣。夢里梅花衾枕惡,江南此夜正思歸。
千里故人遠,其如金玉音。關山橫笛夜,勛業(yè)倚樓心。坐惜別離久,況茲霜雪深。雙鴻入瑤瑟,清怨激楓林。
獐狎猿馴遂性情,恍然疑不是丹青。豈憂夜獵林中去,只欠秋吟月下聽。舉目便同臨澗谷,此身全恐寄郊坰。山容野態(tài)窮微妙,造化爭功六幅屏。
曉佩搖蒼玉,晨旂亞翠斿。新年好春色,今日滿皇州。
此地昔為別,經過倍愴顏。人家平貼水,日影半銜山。一雁來何處,扁舟去獨閒。殷勤江上鯉,寄信到松關。
由來北勝壓南強,不信都燕遜洛陽。紅紫紛紛都見慣,今朝刮目御衣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