減字木蘭花 客途
垂鞭欲暮。踏遍天涯荒草路。割面西風。昨夜濃香是夢中。
遠山幾點。牽惹離愁渾欲斷。衰柳鴉啼。一片殘陽在客衣。
垂鞭欲暮。踏遍天涯荒草路。割面西風。昨夜濃香是夢中。
遠山幾點。牽惹離愁渾欲斷。衰柳鴉啼。一片殘陽在客衣。
黃昏時分垂著馬鞭,踏遍了天涯長滿荒草的道路。西風如刀割面,昨夜那濃郁的香氣還只在夢中。遠處有幾點山巒,勾起的離愁幾乎讓人斷腸。衰敗的柳樹上烏鴉啼叫,一片殘陽映照在旅人的衣衫上。
垂鞭:垂著馬鞭,形容旅途勞頓。
割面西風:形容西風猛烈,如刀割臉。
渾欲斷:幾乎要斷絕。
具體創作時間地點難考,從詞中可推測詞人處于漂泊羈旅中,在旅途的孤寂與艱辛下有感而發,創作此詞表達內心的愁苦與思鄉之情。
此詞主旨是抒發羈旅愁思。以景襯情手法突出,生動展現漂泊之苦。在文學史上雖不屬經典名作,但在表達羈旅情感上有獨特韻味。
無為而為,神而化之。
灑德雨以霶霈,鼓仁風而雍熙。
民如野鹿,上如標枝。
十八子,知不知。
哩哩啰,啰啰哩。
年少談王陋漢儒,筆端萬字壓嚴徐。
昔為酒客鶑花繞,今作禪林水竹居。
賤子已捐干祿學,故人休草絕交書。
春風縱棹游蕭寺,北望淮山正憶渠。
干祿心無競,謀生計已疏。
老催吾學圃,貧減汝觀書。
細雨同移果,清霜共挽蔬。
何時江海去,蓑笠伴舂鋤。
冬來玉燭更調勻,傍歲先教雪報春。
色借樓臺呈氣象,力欺狐兔失精神。
故應桃李知陰德,聊許冰霜作后塵。
不用漁蓑苦圖畫,使君詩句自清新。
命也人難料,天乎子可憐。
愁看一片玉,埋向九重泉。
已覺荊枝悴,空余彩服鮮。
老親今八十,行路亦凄然。
云頭依舊尚團圓,未覺清光有兩般。
自是人心重佳節,故將今夕不同看。
望中銀漢祇如昨,坐久園亭又更寒。
莫把盈虧妄分別,一杯到手且須干。
門向平湖靜處開,雨余山色入簾來。
連云競秀千巖竹,隔水飄香一徑梅。
觀里紫芝元不老,柱頭玄鶴幾時回。
此峰信是神仙窟,子晉吹簫有舊臺。
相逢奔走兩河壖,來往空驚月再圓。
王事敢辭同契闊,客游還喜共周旋。
暮行野岸泥三尺,夜宿人家屋一椽。
歸看彭郎應大笑,東軒何事不留連。
翳翳庭中草,瑣細不可名。
風來徒自偃,雨過胡為青。
芟夷去根本,勿使復滋榮。
竟無補世事,區區何所生。
知君才是出群雄,憐我生涯獨轉蓬。
稚子凄涼緣歲惡,鄙夫寂寞坐詩窮。
百年鼎鼎風埃里,萬事悠悠醉眼中。
幸有孟光堪舉案,退居真欲效梁鴻。
龍安山下,道路縱橫。
兜率宮中,樓閣重疊。
雖非天上,不是人間。
到者心安,全忘諸念。
善行者不移雙足,善入者不動雙扉。
自能笑傲煙蘿,誰管坐消歲月。
莫教推落巖前石,打破下方遮日云。
良覿暌違數載余,故人蹤跡近何如。
春秋藉子發精義,周易慚余無特書。
山閣停云愁絕處,屋梁落月夢回初。
何時共剪西堂燭,尊酒論文剪野蔬。
涼月凄風透客衣,離亭無奈角聲悲。
解圍未設王家障,舉案先齊孟氏眉。
青眼難兄嗟久別,白頭壽母夢相思。
胸中若有功名念,莫待鐘鳴漏盡時。
古人多齟齬,吾黨故徘徊。
表弟邀予出,參軍載酒來。
南湖未新柳,東巷且殘梅。
但恐辟書至,將軍幕府開。
聞道山陰老,春來樂有余。
饑餐一盤飯,閑讀兩行書。
竹里親沽酒,江邊自買魚。
何曾入城市,人事轉生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