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始興溪夜上赴嶺
嘗蓄名山意,茲為世網(wǎng)牽。
征途屢及此,初服已非然。
日落青巖際,溪行綠筱邊。
去舟乘月后,歸鳥息人前。
數(shù)曲迷幽嶂,連圻觸暗泉。
深林風緒結,遙夜客情懸。
非梗胡為泛,無膏亦自煎。
不知于役者,相樂在何年。
嘗蓄名山意,茲為世網(wǎng)牽。
征途屢及此,初服已非然。
日落青巖際,溪行綠筱邊。
去舟乘月后,歸鳥息人前。
數(shù)曲迷幽嶂,連圻觸暗泉。
深林風緒結,遙夜客情懸。
非梗胡為泛,無膏亦自煎。
不知于役者,相樂在何年。
我曾心懷游覽名山的意愿,卻被塵世的羅網(wǎng)牽絆。多次踏上征途來到此地,當初的志向已不復從前。夕陽落在青色的山巖邊,我沿著溪邊在綠竹旁前行。乘船離去時月亮已升起,歸巢的鳥兒在行人前棲息。溪水彎彎曲曲,讓人迷失在幽深的山巒中,接連的岸崖碰到了隱秘的泉水。深林里風聲凝聚,長夜中游子的情思懸系。我又不是樹枝,為何要在水上漂浮,沒有油脂也自己煎熬。不知在外服役的人,何時才能一同歡樂。
嘗:曾經。蓄:懷有。名山意:游覽名山的意愿。
茲:此,這里指現(xiàn)在。世網(wǎng):塵世的羅網(wǎng),比喻仕途的束縛。
征途:旅途,指作者為官在外的行程。
初服:原指未出仕時的服裝,這里指當初的志向。
筱:小竹子。
圻:岸。
梗:樹枝。泛:漂浮。
膏:油脂。自煎:自己煎熬,比喻自尋煩惱。
于役:服役,指在外做官。
此詩創(chuàng)作于詩人為官途中。詩人本有游覽名山的意愿,但被仕途所牽絆,多次踏上征途。在自始興溪夜上赴嶺的途中,觸景生情,寫下了這首詩,反映出他當時對仕途的無奈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。
這首詩主旨是抒發(fā)詩人對仕途的不滿和對自由的渴望。其特點是借景抒情,情景交融,將旅途景色與內心感受緊密結合。在文學史上,展現(xiàn)了詩人在仕途中的復雜心境,具有一定的情感價值和藝術價值。
故園眇何處,歸思方悠哉。
淮南秋雨夜,高齋聞雁來。
見月出東山,上方高處禪。
空林無宿火,獨夜汲寒泉。
不下藍溪寺,今年三十年。
宰邑乖所愿,黽勉愧昔人。
聊將休暇日,種柳西澗濱。
置鍤息微倦,臨流睇歸云。
封壤自人力,生條在陽春。
成陰豈自取,為茂屬他辰。
延詠留佳賞,山水變夕曛。
徂夏暑未晏,蟬鳴景已曛。
一聽知何處,高樹但侵云。
響悲遇衰齒,節(jié)謝屬離群。
還憶郊園日,獨向澗中聞。
隱隱起何處,迢迢送落暉。
蒼茫隨思遠,蕭散逐煙微。
秋野寂云晦,望山僧獨歸。
勢從千里奔,
直入江中斷。
嵐橫秋塞雄,
地束驚流滿。
葉有苦寒色,
山中霜霰多。
雖此蒙陽景,
移根意如何。
野鵲野鵲巢林梢,
鴟鳶恃力奪鵲巢。
吞鵲之肝啄鵲腦,
霜鹯野鷂得殘肉,
同啄膻腥不肯逐。
可憐百鳥紛縱橫。
妾家住橫塘,夫婿郗家郎。
玉盤的歷雙白魚,岸上種蓮豈得生,池中種槿豈得成。
丈夫一去花落樹
園天方地局,二十四氣子。
劉生絕藝難對曹,履機乘變安可當,置之死地翻取強。
不見短兵反掌收已盡,唯有猛士守四方。
四方又何難,神安志愜動十全,滿堂驚視誰得然。
學仙貴功亦貴精,神女變化感馬生。
石壁千尋啟雙檢,馬生一立心轉堅,知其丹白蒙哀憐。
安期先生來起居,賜仙復坐對食訖,頷之使去隨煙升。
乃言馬生合不死
周宣大獵兮岐之陽,刻石表功兮煒煌煌。
石如鼓形數(shù)止十,風雨缺訛苔蘚澀。
今人濡紙脫其文,喘逶迤,相糾錯,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。
一書遺此天地間,精意長存世冥寞。
秦家祖龍還刻石
千年土中兩刃鐵,土蝕不入金星滅。
沉沉青脊鱗甲滿,夏云奔走雷闐闐,恐成霹靂飛上天。
淮海生云暮慘澹,廣陵城頭鼙鼓暗,寒聲坎坎風動邊。
忽似孤城萬里絕,四望無人煙。
又如虜騎截遼水,何況鰥孤火絕無晨炊,獨婦夜泣官有期。
二十登漢朝,英聲邁今古。
適從東方來,又欲謁明主。
猶酣新豐酒,尚帶灞陵雨。
邂逅兩相逢,別來問寒暑。
寧知白日晚,暫向花間語。
忽聞長樂鐘,走馬東西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