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中答蕢齋書感賦 其二
與君同坐不知天,
豈有微禽海可填?
自古焦頭欺曲突,
忍將對泣換先鞭。
茫茫正復憂來日,
去去誰堪憶盛年?
終就名園求一醉,
清池古木夜床聯。
與君同坐不知天,
豈有微禽海可填?
自古焦頭欺曲突,
忍將對泣換先鞭。
茫茫正復憂來日,
去去誰堪憶盛年?
終就名園求一醉,
清池古木夜床聯。
與您同坐閑聊時未覺時光流逝,哪有微小的鳥兒能把大海填滿?自古以來事后補救者總被看重,而事先預防者反被輕慢,怎忍心用相對垂淚代替積極爭先?前路迷茫更擔憂未來歲月,時光流逝誰還能追憶當年盛顏?最終只能到名園求得一醉,在清池古木旁夜臥相伴。
微禽海可填:化用精衛填海典故,《山海經》載精衛銜石填海,喻力量微小卻堅韌,此處反問強調事不可為。
焦頭欺曲突:化用“曲突徙薪”典故(《漢書·霍光傳》),“曲突”指彎曲煙囪(防火災),“焦頭”指救火者(焦頭爛額),喻事后補救者反受重視,預防者被忽視。
先鞭:出自《晉書·劉琨傳》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”,指先行一步,積極進取。
去去:指時光流逝,漸去不返。
夜床聯:指夜晚同臥相伴,喻與友人相慰。
此詩為作者病中回友人(蕢齋)書信時感懷而作。結合“病中”“憂來日”“憶盛年”等語,推測創作于人生遲暮或境遇困頓之際,可能因時局動蕩或個人失意,借與友人書信往來抒發胸臆。
全詩以病中答書為引,通過典故與對比,既感慨個人壯志難伸、歲月流逝之悲,又暗含對世事不公(如“焦頭欺曲突”)的憤懣,末句“名園求醉”“夜床聯”轉寫與友相慰,情感跌宕,體現詩人深沉的家國之思與友情之重。
雨洗嵐容,煙籠堤樹,清晨約客湖西。共逍遙林下,煦沐朝曦。水涵山影晴漪凈,照游人古拙須眉。優閑杖履,詩瓢酒榼,幸際明時。蕭寺勝會如期。每九秋菊展,延賞東籬。妙剪金裁玉,品種翻奇。寺前錦繡圍成幄,木芙蓉霞臉冰肌。拒霜舒艷,傲霜擢秀,投分相宜。
于穆素王廟,層構何巋然。時維中春月,釋奠加豆籩。犧尊酌醴齊,鸞刀割牲牷。陟降禮有序,對越神在天。竣事既徹俎,朝暾曜芳鮮。壇杏炫積雪,池藻揚輕漣。魯叟圣人胄,幽齋肆方筵。獻酬儀秩秩,論辨言便便。浩唱發清響,希聲寄朱弦。明時崇禮樂,安車政徵賢。
夜合花香槐子肥,廟門人集祭龍妃。靈風灑面云旗濕,知是朝來行雨歸。
國計輕猶昔,天威重至今。甲兵紛屬口,冠蓋失謀心。非爾登津要,何人挽陸沈。故園耕釣穩,吾豈厭投簪。
吾子才如千里駒,肯同泛泛水中鳧。乘時早取封侯印,莫憚郊原骨已枯。
行尋流水從吾好,臥看青山奈爾何。永夜松風掃星月,經旬衾枕傍天河。身閑漸與仙人似,地靜頻聞山鬼過。短劍秋深思故國,白云回首萬峰多。
彈丸黑子地,遠樹盡含煙。寂寂鶯無語,疏疏屋幾椽。雪飛二月后,風急五更前。莫說沙中若,□沙勝種田。
作客經寒暑,饑驅歲月長。百家成小聚,一抹漏殘陽。滯跡鴻遵渚,爭名鹿在隍。年來征畝急,比戶盡逃糧。
遙岑天南端,野彴垂楊下。蕭散策寒藤,綠云復觀化。澄江真皎鏡,短艇戲鳴榔。無復機心動,不驚鷗鳥行。孤峰上排霄,群木盡生意。持竿坐石磯,高懷在云際。復閣耿蒼煙,斜暉掛木末。卷帆何處船,危檣待明發。
繩床方斂足,不覺到馀曛。碧澗沉清影,青霄無片云。夜猿愁月照,山鬼畏僧聞。自笑為人淺,都慚與物分。
先生清介士,抱道獨深藏。傲世非關僻,潛名豈自強。山林成獨往,魚鳥自相忘。前輩風流盡,悲吟只慨慷。
應王受圖,荷天革命。樂曰功成,禮云治定。恩弘庇臣,念昭率性。乃眷三才,以宣八政。愧無則哲,臨淵自鏡。或戒面從,永隆福慶。
憶昔浮厓日,山河一葦存。三臣同戀主,列士總銜恩。海日乖殷夏,華夷易宋元。驅除圣主力,冠履正乾坤。
苦憶二三子,相將滄海隅。溪山恣游衍,魚鳥傍歡呼。綠酒銀罌在,青天白日俱。不知月旦里,能數鄙人無。
破屋哀哀啼老孀,祗因兵后又年荒。一家十口存無二,廢盡門前陌上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