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短句四時問四首 其二
試問夏祝融,何事苦憑陵。
安得金風起天末,大驅涼雨滌炎蒸。
試問夏祝融,何事苦憑陵。
安得金風起天末,大驅涼雨滌炎蒸。
試著詢問夏神祝融,為何要如此嚴酷地侵襲。哪里能讓秋風從天邊刮起,大舉驅趕涼雨來消除這炎炎暑氣。
祝融:傳說中的火神,這里代指夏季炎熱的主宰。
憑陵:侵襲、壓迫,此處指夏日酷熱的猛烈。
金風:秋風,古代五行中金對應秋,故秋風稱金風。
天末:天邊,指風的起始處。
炎蒸:炎熱的暑氣,形容夏日悶熱的狀態。
此詩為《長短句四時問四首》組詩其二,創作于盛夏時節。詩人因酷熱難耐,借對夏神祝融的擬人化質問,抒發對涼爽天氣的期盼,反映了古人對季節氣候的直觀感受與樸素想象。
全詩圍繞‘問夏’展開,以質樸語言直陳夏日酷熱之苦,通過對秋風涼雨的想象表達盼涼之情,情感真摯,富有生活氣息,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敏銳感知。
憶昔步薇省,羨君專白麻。自君解龜后,并藝東園瓜。湖上偶相見,閱茲三歲華。陋廬依巖竹,自比顏闔家。閉門常覓句,幾度落藤花。
北堂清晝藹春暉,歌繞雕梁燕卻飛。自有神仙攜鳳吹,不須令子舞萊衣。
誰道東南有賞音,不聞三載定山琴。梅花總落題詩手,春雨偏知種樹心。何處高僧來惠遠,他時好語話周任。指頭江浦平湖路,卻恨瓜州一水深。
清尊白發。曾是登臨年少客。不似當年。人與黃花兩并妍。來愁去恨。十載相看情不盡。莫更思量。夢破春回枉斷腸。
危哉穆陵關,高出眾山頂。地勢愈覺寬,天宇相回迥。林木何蕭森,首夏風色冷。山樓試一登,眺覽恣遐騁。沂岱環西陰,淮海接南嶺。齊州走北川,扶桑控東影。道里會一門,山川挈要領。緬思千古前,豪伯互吞并。齊履空復然,秦蠶已侵境。干戈被長巒,生民困魚鼎。于今天道旋,四裔守安靜。山行晝落然,水宿夜無警。顧我觀風人,符節得屢秉。作詩紀茲行,傳與山將永。
山從西北盡東江,阿骨打曾起虜邦。圣祖除兇報千古,到今窮發乞來降。
九重漏徹動晨鐘,萬國衣冠正會同。拜舞影搖三殿外,臚傳聲度五云中。御臺賜酒羔羊白,繡袞絢霞宮錦紅。惟有侍臣才思捷,連篇獻賦敵揚雄。
夭夭桃李花,灼灼春山道。西風一夕起,零落同衰草。豈不戀芳華,嗟哉秋已老。自非松與柏,憔悴誰能保。
已報羅浮四百君,君歸重挹翠氤氳。金精不嫁長被發,玉樹無親但抱云。象數早從仙易得,文章應使世儒聞。芙蓉砂好皆塵垢,丹灶何勞吐紫芬。
賓主東南酒數卮,酒闌歌罷興遲遲。留君再酌三分話,與爾同敲一局棋。江守信淹陶子宅,山翁常醉習家池。少焉月出東山上,莫向西風倒接離。
細雨杏花嬌艷,和風楊柳輕柔。陽春煙景自無儔。助興清茶代酒。煩惱自尋可笑,好詩低詠忘憂。機緣可遇不可求。自作仍須自受。
落日青山一片愁,大河東注不還流。若為長得熙春在,時上高層望宋州。
手翰封緘卻寄君,忽傳兇訃到江濱。交情似我空捫淚,真率如君更幾人。赤手扶危陳短疏,丹心愛國是忠臣。芳名自合留青史,豈少封章賁老親。
客從西江來,鯉魚銜雙結。魚腹了不腥,蘭芬中自發。王孫天潢秀,興詞何勃郁。奔騰失前輩,擺脫謝時杰。調古意必新,才工理非別。力回彭蠡瀾,欲表匡廬截。四顧無當心,徘徊取真悅。敬禮昔杳然,玄宴本虛劣。笑此垂盡軀,為君千秋設。
劍騎何翩翩,長安五陵間。秦地天下樞,八方湊才賢。荊魏多壯士,宛洛富少年。意氣深自負,肯事郡邑權。藉藉關外來,車徒傾國廛。五侯競書幣,群公亟為言。義分明于霜,信行直如弦。交歡池陽下,留宴汾陰西。一朝許人諾,何能坐相捐。飄節去函谷,投佩出甘泉。嗟此務遠圖,心為四海懸。但營身意遂,豈校耳目前。俠烈良有聞,古來共知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