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中即景四首 其三 秋
故園秋雨后,足跡遍溪山。
月入蘆花冷,風磨柳葉殘。
群烏亂木末,獨雁咽云端。
此景堪誰遣,村醪味帶酸。
故園秋雨后,足跡遍溪山。
月入蘆花冷,風磨柳葉殘。
群烏亂木末,獨雁咽云端。
此景堪誰遣,村醪味帶酸。
故鄉在秋雨后,我踏遍溪邊山巒。月光灑在蘆花上,透著清冷,秋風吹拂,柳葉凋零。一群烏鴉在樹梢上亂飛,一只孤雁在云端悲咽。這樣的景致能與誰一同排遣呢,只有村釀的酒帶著酸澀的味道。
故園:故鄉。
風磨:秋風像磨盤一樣,形容秋風勁吹。
木末:樹梢。
遣:排遣。
村醪(láo):農家自釀的酒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,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故鄉秋雨后漫步溪山,或許當時社會環境較為平靜,而詩人自身處于一種孤獨、落寞的心境,通過描繪秋景來抒發內心感受。
這首詩主旨是借秋景抒發孤獨之情。其突出特點是景中含情,以清冷秋景烘托孤寂心境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,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。
夜永篆香清,露深花氣冷。明月過墻來,照見愁人影。幽花參妙諦,古樹證初心。坐久山光暝,虛堂起梵音。
五鳳樓前過曉鐘,班行偏信老來慵。嫠啼孺怨方思有,歲儉民流忍奏庸。臘飯每懸江上夢,凍梨真改鏡中容。相忘意氣當年話,猶記巾裳共璧雍。坎止流行跡許同,貞元會合兩衰翁。青坪抱犢還閒況,白發從龍有素忠。計使每輸西夏棘,美人時賦小山叢。乞骸舊德三溫詔,留畢新朝府事功。
南宮釋褐廿馀年,無補絲毫忝俸錢。湘水叢蘭新宦況,瀛州煙樹舊詩篇。多言銘懔三緘戒,斂手棋輸一著先。愧負師門期許意,花封治譜不曾傳。多情舊雨聚京朝,捧檄風塵惜下僚。塞馬早經忘得失,云鵬今漫說扶搖。由來不辱緣知足,未礙居卑且折腰。班史閒披朱邑傳,桐鄉誰復令名標。
南華路口別多時,尚逐塵勞覺已非。野寺蒼松虛鶴夢,洞門芳草待人歸。傳燈塔里留僧偈,說法堂前有佛衣。日暮肩輿獨乘興,曇花琪樹正依依。
笑殺先生,非驢非馬,龜茲只會為蠃。這般難我,也不算天魔。缺口沙壺尚在,酒醉后、聽唱田歌。斜陽晚,鳥歸花落,高臥席青莎。如何。乾著急,閒愁閒病,便作沈疴。把青衫一領,換了漁蓑。更向壺公乞借,一閒屋、四面煙蘿。從中去,山平水淺,萬古少風波。
謝家池館占花中。微雨濕春風。艷紅修碧,濃香疏影,浮動簾櫳。嬌蛾聚翠尋春夢,衣上淚痕重。閑窗愁對,金籠鸚鵡,彩帶芙蓉。
臘里天公未得閒,重陰先殿晚來寒。數絲綽約流空際,一陳繽紛糝夜闌。已傍馀光窺蠹簡,更消清液試龍團。杜門自覺心神瑩,老去追隨只強歡。
畫棟飛云暮靄寒,樓臺城堞有無間。煙收雨霽曾看否,見盡東南萬疊山。
團。一片清華映碧闌。詩情好,對影愛高寒。
明月印野水,暮色進旅愁。仆痡主亦疲,心口相怨尤。茅舍劣容膝,弛擔聊小休。會當理歸策,甘彼窮山囚。
穹穹華亭谷,中有不竭流。其微初濫觴,其大終載舟。寒色皎可鑒,嵐光郁如浮。當解塵中纓,一濯潭上秋。
芳草正萋碧,肅然麗清霜。王孫杳不見,蝴蝶飛以黃。紫塞下寒吹,浮云微夕陽。殘荷張晚蓋,七十二鴛鴦。
五雜組,慶云聚。往復來,東西渡。不獲已,再娶婦。
淘河復淘河,后土激浪沙分波。大石羽轉雜龍鼉,汝欲澄清力幾多。官家費盡水衡錢,萬夫政待汝漪漣。天上有河鵲以填,可增汝漫髡其顛。虛名覈何嘗,休譏汝在梁。
老梅風味喜猶存,子碩能蕃憶傘墩。遠望流酸憑止渴,蘇申采取美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