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樓二首
眇眇憑高暮,凄凄景物閒。秋陰生巨壑,云氣度西山。一郡寒煙畔,千門落照間。此時瞻北極,萬里欲飛攀。
縹緲東樓上,長憑興不慳。病來疏眺望,秋至廢躋攀。日落河山暮,風回草樹斑。夜殘猶未倦,坐待月臨關。
眇眇憑高暮,凄凄景物閒。秋陰生巨壑,云氣度西山。一郡寒煙畔,千門落照間。此時瞻北極,萬里欲飛攀。
縹緲東樓上,長憑興不慳。病來疏眺望,秋至廢躋攀。日落河山暮,風回草樹斑。夜殘猶未倦,坐待月臨關。
傍晚時分獨自登高遠望,四周景物凄清寂靜。秋天的陰氣在深谷中彌漫,云朵飄越過西山。整個郡城處在寒煙的籠罩下,千家萬戶沐浴在落日余暉里。此時仰望北極星,恨不得跨越萬里去攀登。我在東樓上憑欄而立,興致絲毫不減。生病后很少眺望遠方,秋天到了也不再登高。日落時分山河一片暮色,風吹過草樹色彩斑斕。夜深了我仍不知疲倦,坐著等待月亮照臨城關。
眇眇:遠望的樣子。
凄凄:形容景物凄涼。
閒:同“閑”,寂靜。
巨壑:深谷。
氣度:指云朵飄越。
北極:北極星,常象征朝廷。
慳:吝嗇,這里指興致不缺。
疏:稀少。
躋攀:攀登。
斑:色彩駁雜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,但從詩中可以推測,詩人可能身處秋季,在登樓眺望時,結合自身的境遇和對國家的關切而創作此詩。當時可能社會局勢并不穩定,詩人內心有著對國家命運的憂慮。
這兩首詩以登樓所見之景為線索,展現了秋景的壯美與凄涼。詩人借景抒情,表達了對國家的忠誠和自己的抱負,體現了其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,在詩人作品中具有一定代表性。
錦城花月預英游,大句深杯各獻酬。西笑夢魂勞楚蜀,南皮賞會憶陳劉。龐公語妙應難繼,梁韻風流悵已休。二十九年傷折柳,不知誰剩未皤頭。
曾懷欸乃想,白首大江空。把臂重舒展,神留四野風。
埋盆若個便為池,玉蘤亭亭有一枝。不以格高知者少,幸因開晚謝還遲。庭前曉日自相媚,江上秋風空爾為。我欲舉杯同此賞,天高露下月明時。
羽林垂彩動天江,幕府光聯白虎幢。吏法有章皆畫一,將壇得士故無雙。臺中長夏霜凝簡,掖內通宵霧鎖窗。若使九門容徑入,肯思巖隱聽流淙。良人執戟待明光,誰與金爐共夕香。妝鏡曉寒凝蝶粉,舞衣春暖卸鶯黃。渡江桃葉應憐我,照水荷花似見郎。太息蹇脩無復理,空思摻手為縫裳。乘槎準擬逐秋潮,卻訪成都萬里橋。滄海有山皆縹緲,青云無路不迢遙。閒居潘岳驚斑鬢,歸去陶潛懶折腰。后夜相期明月上,露臺高處弄笙簫。驥服鹽車兩耳垂,臂空九折未成醫。欲尋箕潁終逃世,苦恨章逢不入時。金井蛩鳴知露冷,銀河鵲度看星移。長貧久客應無補,擬挽滄江塞漏卮。
廢塢歡能勝,群游百任為。持竿探乳雀,擲石打黃鸝。落果呼兒拾,逢花折自隨。黃昏休擬駕,郊月巳曾期。
十年徑草笑無媒,自分馀生已矣哉。失計又隨新宦牒,幽情常戀故山梅。紅塵秪覺添華發,舊業惟應長綠苔。拭目看君上寥廓,法星光彩映三臺。
少小詞場得浪名,白頭文字總忘情。若非河岳驅排盡,定是煙花撥捩成。
杖藜成獨往,青林人跡稀。日晏迷歸路,翠實罥秋衣。
吾鄉多俊彥,夫子獨超群。詩妙唐人法,詞工漢史文。精忠縣皎日,高誼薄行云。為別今三載,空懷晉鄙薰。
白白初懸月,青青不盡天。乍經銀漢外,又滿碧囪前。鐘阜思歸夜,淮城坐謫年。曾揮兩行淚,愁對一輪圓。
有人山之上,從星駕、薜服衣云紗。有人山之阿,初心幽立,遙聽夜壑,歌溯上邪。待某世、媞媞而遠逝,棄者木蘭車。覆手握空,已知成讖,三生皆夢,如幻如嗟。精魂將何去?低聲答:今日筆焰孵花。明日銀觶浮白,酡影風斜。后日擎青蓮,刃光千瓣,剖分星脈,砭骨清些。末日素烏振羽,掠向天涯。
羽蓋翩翩下九重,江鄉秋晚滯仙蹤。信傳真府憑青鳥,劍舞瑤臺走碧龍。頃刻風云興五岳,須臾雨澤慰三農。殷勤欲問參同契,雙舄遄飛未易從。
昨夜青山老,今朝緣鬢霜。白頭羞綵勝,點額念梅妝。日蔽長安杳,人離粵嶠長?;ㄇ按咚及l,雁后使心忙。
兒童燒爆竹,婦女治椒花。獨有龍鐘叟,凄涼感歲華。冰銜常恁么,雪鬢轉皤然。一事差堪喜,詩多似去年。
曲水繞崇山,云開春色滿。濃縮三大千,共此青花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