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和圣制寒食五七言二首 其二
黍盤交薦藏煙日,絲雨微沾解禊辰。
家有鞦韆憐月夕,戶垂楊柳慶芳春。
波浮素卵祥蘭馥,壟戲名翚瑞麥新。
千里神畿多勝賞,熙熙胥會可封民。
黍盤交薦藏煙日,絲雨微沾解禊辰。
家有鞦韆憐月夕,戶垂楊柳慶芳春。
波浮素卵祥蘭馥,壟戲名翚瑞麥新。
千里神畿多勝賞,熙熙胥會可封民。
在寒食節禁火的日子里,人們用黍盤交錯供奉祭品,在修禊的日子里,細雨微微沾濕大地。家中有秋千,讓人憐惜美好的月夜;家家戶戶垂著楊柳,慶祝這芬芳的春天。水波上漂浮著白色的彩蛋,散發著祥蘭的香氣;田壟間有彩色羽毛的野雞嬉戲,新生的麥子充滿祥瑞。在廣闊的京城周邊有很多值得觀賞的美景,百姓們和樂相聚,都是可以被表彰的良民。
黍盤:用黍米制作的食品,是寒食節的傳統祭品。
藏煙日:指寒食節,此日禁火。
解禊辰:修禊的日子,古人于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祭禮,洗濯去垢,消除不祥。
鞦韆:即秋千。
素卵:白色的彩蛋,寒食節習俗有煮雞蛋等。
祥蘭馥:散發著祥蘭的香氣。
名翚(huī):彩色羽毛的野雞。
神畿(jī):京城附近的地區。
熙熙:和樂的樣子。
可封民:指可以表彰的良民
此詩是詩人奉皇帝旨意而作。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,有禁火、祭祀等習俗,修禊也是古代重要的民俗活動。詩人在這樣的節日背景下,描繪京城周邊的節日景象,展現當時社會的繁榮祥和,同時也是對皇帝統治下太平盛世的一種歌頌。
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寒食節京城周邊的節日景象,展現社會的祥和與百姓的安樂。其特點是語言優美,意象豐富,生動地呈現出節日氛圍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,但為研究當時的節日文化和社會風貌提供了一定的資料。
峨冠百草頭,意象出其類。
望之似木雞,正自五官廢。
寧須斷其尾,無乃假予臂。
可復近幽窗,談玄有深詣。
大滌先生不諱貧,鬢髯雖白臉長春。
三江魚美東曹后,二柳泉甘慧曉鄰。
懷組歸來無長物,掛冠誰復并清塵。
自憐出處俱違性,掛冠誰復并清塵。
北山之北寄柴扉,茅屋參差倚翠微。
老罷那知還作客,春來無奈苦思歸。
淹留恐復荒三徑,潦倒寧堪扈六飛。
乘鴈雙鳧成底事,不應容易裂荷衣。
大音無成虧,寂然無瑕謫。
莫嗟無往還,正自主忘客。
談玄口掛壁,對鏡心似石。
相向兩無言,秋山倚空碧。
半世江湖寄此身,冰墟何意及陽春。
離騷痛飲非名士,款段還鄉亦善人。
病木作花真強活,長魚沉陸恐摧鱗。
清時英俊如麻葦,敢嘆長年甑有塵。
生兒如班伯,絕業出金華。惱人如添丁,索抱聲啞啞。
人生各有分,豪末不可加。丹山無凡鷇,寒根無早芽。
如公翔千仞,眾鳥不敢嘩。將雛一來儀,美瑞世所夸。
嗟我困冰谷,霜枝鬰盤拏。華顛有二女,爾爾聊自佳。
今年熊羆夢,亦復來貧家。平生坐著書,每笑括與奢。
籃輿一幅巾,緩步可當車。儻學長史掾,修真凌景霞。
渺渺平蕪雪正晴,旋驅征騎出郊坰。
越山似我頭全白,江柳如君眼欲青。
有信梅花傳驛使,忘機鷗鳥戀沙汀。
洞霄結約香燈社,便欲相從老翠屏。
僭逆真苕燕,腥膻尚井蛙。
蒼生困徴歛,黃屋久咨嗟。
北狩終當返,東巡亦未賒。
皇基甚宏遠,四海會為家。
病驥伏長坂,悲鳴想戎軒。
游魚落枯肆,墮淚臨河墳。
人生道修阻,趼足窮昆侖。
沈淵探驪頷,一跌萬鬼鄰。
我老不解事,區區算沙塵。
讀書亦良苦,內視餒且貧。
為文富詼笑,初不救否屯。
爾來自箴切,習氣不復存。
方將補黥劓,寂兀謝世紛。
朝露視窮達,春冰釋癡嗔。
君胡創推激,發我惰與昏。
如君東吳秀,俊拔昔所聞。
名駒始就秣,意氣已不群。
抗臟市門客,豈堪同日論。
雁足慵難寄,雞棲出厭頻。
路長時有夢,人遠遽如新。
膠漆唯窮士,云泥隔要津。
囂囂亦何病,懶放任天真。
先生活計未全貧,一徑筼筜碧玉新。
野趣近依陶令宅,幽姿深隔庾公塵。
獨余世外冰霜操,不逐人間草木春。
吏隱何妨成小筑,風流重見竹林人。
讀書何如事耕種,唇腐頭童得饑凍。
半生塌翼墮江湖,仰視群飛困嘲弄。
閉門誦說不知悔,時以圣賢資折中。
饑來驅我向京華,為米折腰隨所用。
一官此固初不惡,浪以討論辭冗從。
梅公據鞍殊矍鑠,滿腹精神比錢鳳。
新詩借我快筆端,省向江南賦云夢。
向來高門邇衡陋,杖履時來窺牖甕。
今公三徑為誰開,顧我五窮那易送。
會當投檄復言歸,時訪祇園談不共。
長懷杜陵老,遐想靖節翁。
二子不并世,千載余清風。
君為南國秀,志氣陵蒼穹。
盤屈不得伸,妙略參元戎。
歸來侶漁樵,香火陪琳宮。
卜居牛斗墟,筑室瓦礫中。
依然植五柳,仿佛余四松。
南窗有幽意,寄傲膝可容。
拊床寒月侵,曝背微陽通。
琴書樂忘憂,尊中常不空。
吾鄉有諸杜,源流自祁公。
歸歟有成言,葛巾永相從。
嘉生苦不榮,凡草忽猥大。
君看庭中莧,易長劇稂稗。
初無封植意,不見蟲鳥害。
穰穰筠菊間,紅紫不可殺。
微功尚足收,染我盤中菜。
雨腳初收曉霧開,青鞋布韈好追陪。
幽人無事常相見,佳句有時還自來。
白業誰能超石壁,朱顏亦任發春醅。
憂來忽憶燕南信,安得閿鄉老萬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