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終偈
五陰山頭乘駿馬,
一鞭策起疾如飛。
臨行莫問棲真處,
南北東西隨處歸。
五陰山頭乘駿馬,
一鞭策起疾如飛。
臨行莫問棲真處,
南北東西隨處歸。
在五陰這座山頭騎著駿馬,一鞭子抽下去駿馬像飛一樣疾馳。臨去世時別問我靈魂安息之處,無論南北東西任何地方都是歸宿。
五陰:佛教術語,指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此五者能遮蔽真性,故稱五陰。
棲真處:指靈魂安息、修行達到真實境界的地方。
此詩為作者臨終前所作,創作于生命即將結束之時。當時作者可能已參透生死,放下了世俗的牽掛,以一種坦然的心境面對死亡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生死的超脫態度。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,意境豁達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,但體現了佛教思想下對生死的獨特感悟。
我向前溪照碧流,或向巖邊坐磐石。心似孤云無所依,悠悠世事何須覓。
一夜黃星照官渡,本初何面見田豐。
舟泊榾陂驛,斫魚餐早飯。是行新雨過,水落寒沙半。棹謳方零亂,鷗鳥忽驚散。笛聲起滄洲,又逐驚飆斷。
虎節歸兵日,麟符命使年。帝將還二府,人已哭三川。清議誰違者,高風自凜然。佳城空萬古,一壙掩寒煙。
日華初放。梅占南枝暖。二十四番芳訊轉。遞入朱弦翠管。綠稠鶯弄珠吭。紅酣蝶舞霞裳。領取眼前春意,千金一笴流光。
初夏微風作嫩涼,傷春一夜鬢毛蒼。紅芳寂歷午陰綠,白晝須臾晚照黃。濺淚露葵空滴滴,鎖愁煙柳自行行。絕憐熠耀倉庚羽,曾帶千門麗日光。
蘧廬高結傍巖巒,翠壁千重路幾灣。霞色全飛丹灶火,溪聲長繞白云關。風塵已作經年別,煙水聊分一夜閒。唱罷金雞天欲曉,漁郎蹤跡又人間。
躁靜失本性,滯寂圣所訶。不有止觀幻,欲靜動愈多。道人非避世,偶此住山阿。幽侶不到門,況聞車馬過。閒云謝冗跡,止水無驚波。山光明戶庭,定起聊婆娑。擾擾奔競者,聞風意如何?
不了號無明,了知名真智。如人因地倒,而起亦因地。
已辦花前飲,花神豈避人。欲將花盡發,故著雨留人。
秋生一葉初,搖落重愁予。宋玉悲何晚,嵇康計亦疏。星明孤劍動,月白小樓虛。為憶同心者,天涯未報書。
去年一澇失冬收,逋債于今尚未酬。偶為灼龜逢吉兆,再供租約賃耕牛。
展旗天柱立,寶印伏獅雄。瀑噴千珠碎,窗開四牖空。爭奇排怪石,獨秀出孤峰。龍鼻泉流出,如何造物工。
棠棣本同根,芳葩亦相聯。誰謂忽遠役,懷抱無由宣。況我骨肉親,與子枝葉連。昔為雙飛鳧,今為孤飛鳶。徘徊復彷徨,感激涕泗漣。道路阻且遠,四海霏塵煙。鹡鸰恐失群,繞樹何翩翩。我有一斗酒,可以同笑言。去去從此辭,努力云中鞭。
四十年來同宦侶,幾人還聽鳳樓鐘。叨依玉樹形難并,欲賦江云意轉重。南國持衡勞水鏡,中臺補袞待山龍。百齡壽母躬扶侍,此樂人間豈易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