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韻陶宮保偕同人登東海云臺山之作 其二
歷歷星辰恍可捫,群巒拱侍作兒孫。
循圖古每僑青冀,攬景天難辨旦昏。
駢頂之間誰立極,亶洲以外此為門。
崎嶇莫畏邛崍坂,報國心同叱馭尊。
歷歷星辰恍可捫,群巒拱侍作兒孫。
循圖古每僑青冀,攬景天難辨旦昏。
駢頂之間誰立極,亶洲以外此為門。
崎嶇莫畏邛崍坂,報國心同叱馭尊。
清晰的星辰仿佛伸手就能觸摸,眾多山巒像侍奉長輩般環繞,好似兒孫簇擁。依照地圖古時這里曾僑置青州、冀州,觀賞風景時連白天黑夜都難以分辨。在高聳的山峰之間,哪里是最高的頂點呢?在亶洲之外,這里就像是門戶。不要害怕道路崎嶇如邛崍的山坡,報效國家的心意如同王尊叱馭前行般堅定。
歷歷:清晰的樣子。捫:摸。
循圖:依照地圖。僑:僑置,東晉、南朝時在其管轄地區用北方地名設立的郡縣。青冀:青州和冀州。
攬景:觀賞風景。
駢頂:高聳的山峰。立極:樹立最高準則,這里指最高的頂點。
亶洲:古代傳說中的東海洲名。
邛崍坂:邛崍山的山坡,形容道路崎嶇。
叱馭:漢時王尊為益州刺史,赴任時過邛崍坂,因前面道路險阻,隨從勸他返回,他叱令駕車繼續前行,表示不避艱險。
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。云臺山是一處名勝之地,文人墨客常登臨賦詩。陶宮保偕同人登山并作詩,詩人次韻而作。當時國家可能面臨著一定的形勢,詩人借登山之景抒發自己的報國情懷。
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的報國之志。其特點是寫景與抒情緊密結合,通過描繪云臺山的壯麗景色,引出自己不畏艱難、報效國家的決心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,但展現了當時文人的愛國情懷和精神風貌。
六齋帝子聯龍袞,三島神仙列雁行。繡轂青鸞金羽蓋,錦韉白馬紫游韁。御溝細柳云生暖,禁御飛花雨送涼。鄭國書聞能一一,玉爐清晝為分香。
紅猩綠翠采姿多,短缶長瓶壁上羅。黃目無言垂醉眼,泥壺開口唱山歌:
罨畫樓中人已醉。別院微聞,笑語簾垂地。催喚傾城香霧起。翠帷雙卷春風里。妝樣尖新歌妙麗。滿酌金尊,不信人憔悴。饑客眼寒誰管你。主人見慣渾閑事。
雙磯漬莓苔,赤腳此閒坐。偶逢鄰叟談,不知夕陽墮。
筑亭瞰平野,四望情意舒。青山入座來,尊俎雜肴蔬。雖無九鼎侈,此樂亦有馀。
磬冷壇空落日斜,當年曾駐眾神車。通靈殿圮凌空柱,斷臂人如解語花。移地軸,量恒沙,各憑思辯領風華。平生未禮西方佛,卻拜傾城雅典娜。
愁人忍對花前別,別后相思又落花。欲寄一枝無路去,卻隨飛夢到君家。
春水鳧鹥野外堂,山園細路橘花香。棲棲身世書盈篋,漠漠風煙酒一觴。豈謂任真無禮法,也須從俗著冠裳。不營產業人應笑,竹本桃栽已就行。
搖落客愁亂,登臨秋色空。溪流寒更碧,霜樹晚增紅。曠野駐殘日,虛軒來朔風。懷歸復感別,不語向征鴻。高樓望不極,野興遠相宜。宇宙一長嘯,山川多所思。薄寒才勝酒,短景不禁棋。俯仰哀群動,遼遼見爾為。
愛賞淮東俊,來登百級顛。銘雙識癡鶴,第五數名泉。不斷亂絲雨,有根孤鼎煙。難逢賢太守,詩酒失千年。
白露下亭皋,綠葉颯已槁。弱質不自貴,卻怨秋風早。嗈嗈征雁鳴,游子在遠道。如何鹿皮翁,忘言對芳草。
閟閣春寒寫素屏,兩枝如玉立亭亭。分明自注銀潢水,白日天階洗鳳翎。
滎陽軍壘高嵯峨,楚漢之戰何其多。已向廒倉奪芻粟,還臨鴻水割山河。大小一百一十戰,組練崢嶸如閃電。存亡呼吸那可知,主客縱橫忽然變。英姿烈烈紀將軍,志不可奪身可焚。城西夜半赤帝走,獨載黃屋開東門。漢家社稷蕭曹力,殺身衛主誰能識。君不見丹書白馬勒元功,吹簫屠狗俱開國。
歲俗儺船渡未休,孤燈白發幾多愁。至今九派江頭水,不盡當年妾淚流。
養生有主衛生經,神守全時豈廢形。游刃有馀刀不挫,解牛須是學庖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