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安旅懷
馬嘶九陌年年苦,
人語千門日日新。
唯有終南寂無事,
寒光不入帝鄉塵。
馬嘶九陌年年苦,
人語千門日日新。
唯有終南寂無事,
寒光不入帝鄉塵。
街道上駿馬嘶鳴,年年都在為生計苦苦奔波;千家萬戶人聲嘈雜,日子每天都有新變化。只有終南山寂靜無事,那清冷的光輝不沾染帝京的塵埃。
九陌:漢長安城中有八街、九陌,后來泛指都城的大路。
千門:指眾多人家。
終南:終南山,在今陜西西安市南。
帝鄉:指京城長安。
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旅居長安時,目睹了長安城中人們為名利奔波,生活喧囂繁雜,而自己也深陷其中,從而產生了對這種生活的厭倦,轉而向往終南山的寧靜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世俗生活的不滿和對寧靜的追求。其特點是通過對比突出情感,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,但生動展現了詩人心境。
真覺止能留一宿,桐鄉今已住連宵。卻將膏雨下山去,聊助南溟早晚潮。
北門之外多佳麗,白水茫茫繞天際。中有幽人春野翁,摘荷采芰紉衣袂。春野讀書曾萬卷,只今一字不欲看。只將元氣手中調,不許紅塵眼中散。昨者鑄鼎鍊九還,吾欲從之乞一丹。青牛在田不肯語,輕蓑大笠天將雨。
蹈海少年子,白頭天外歸。涕洟殊域盡,塵土故邦違。初志竟全負,馀生何可依。分春讀書處,風雨一燈微。
一片橫塘月,芙蓉鏡里看。參差棲鷺跡,掩映釣魚竿。葉覆青油幕,花擎白玉盤。涉江歸去晚,北斗正闌干。
不惹飛塵到九衢,習池風景未應殊。天心自解長觀復,樂事誰知亦體需。竹外每聞張廣樂,窗前時見落玄珠。等閒還作周公夢,不把浮云薄有虞。
每憶幽尋到上方,銅爐石鼎漫焚香。天花滿座雨晴雪,空翠撲衣生晝涼。龍化老翁求法語,鶴如童子守禪房。別來江漢頻回首,塵劫茫茫道路長。
春色無端到薜蘿,主人慵病奈春何。門前無數娟娟竹,喜有王猷日日過。
援琴牧犢嘆枯楊,理瑟羅敷作陌桑。何處青樓臨大道,參差七十二鴛鴦。
諸公袞袞坐垂紳,誰信北風欺得人。遮眼讀書何用解,發顏要酒可須醇。十年白社空看鏡,萬里青天一岸巾。少待奇章到三日,試將冠蓋拂埃塵。
中原稱五子,附驥亦紛紛。國色應殊眾,清言獨見君。不逢非漢讖,垂老見雄文。凄切鄰人笛,長安醉后聞。
不似新聲唱亦新,旋調玉管旋生春。愁腸隔斷珠簾外,只為今宵共聽人。
長蘆初問法,歸去暢玄宗。一衲空山里,孤云何處逢。寒潭獨夜月,秋雨舊房松。回首茱萸路,相思隔暮鐘。
將帥多兒戲,朝廷望賊平。幾人思報國,何處有全城。未識龍蛇陣,頻遭犬彘驚。亞夫軍細柳,千古漢家營。
同向山中試茗來,松風高閣倚崔嵬。興酣別院尋僧去,卻愛幽花滿路開。
糟床滟滟玉虹流,洗盡胸中萬斛愁。待看百篇供太白,不將一斗換涼州。天祿先生第一流,著書曾賦畔牢愁。何人載酒論奇字,彷佛虞箴是九州。習池尊俎擅風流,一洗干戈四海愁。倒著接籬扶上馬,舉鞭一笑問并州。一水橫分醉眼流,兩峰遙蹙黛眉愁。醉眠千日中山酒,不羨三刀夢益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