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落索 牡丹次謝主簿韻
露沁香肌嬌秀。燕脂微透。蕊宮仙子駕祥鸞,被風卷、霞衣皺。
輕剪倩他紅袖。簪來盈首。直須沈醉此花前,怕花到、明朝瘦。
露沁香肌嬌秀。燕脂微透。蕊宮仙子駕祥鸞,被風卷、霞衣皺。
輕剪倩他紅袖。簪來盈首。直須沈醉此花前,怕花到、明朝瘦。
露水浸潤著牡丹的花瓣,嬌美而清秀,胭脂色微微透了出來。仿佛蕊宮的仙子乘著祥鸞降臨,被風吹得霞衣微皺。請那紅袖佳人輕輕剪下牡丹,簪在頭上滿滿都是。定要在這花前沉醉,只怕到了明天,花兒就會凋零消瘦。
燕脂:同“胭脂”,此處形容牡丹的顏色如胭脂般艷麗。
蕊宮仙子:傳說中居住在花蕊中的仙子,這里比喻牡丹。
祥鸞:吉祥的鸞鳥,傳說中鳳凰一類的神鳥。
霞衣:如霞般絢麗的衣裳,此處形容牡丹花瓣的色彩與形態。
倩(qiàn):請、央求。
盈首:滿頭,形容簪花之多。
沈醉:即“沉醉”,大醉,此處指沉浸于賞花的癡迷狀態。
此詞為和韻之作(“次謝主簿韻”),當是作者與謝主簿同賞牡丹時,依其原詞韻腳而作。創作時間或在暮春牡丹盛開之際,背景為文人雅集賞景、唱和詩詞的傳統場景。
全詞以牡丹為中心,通過細膩的描寫與巧妙的想象,突出其嬌美之態,借賞花、簪花、醉花的行為,傳遞對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。語言靈動,情感真摯,是詠物詞中細膩傳情的佳作。
佛隴金銀地,新塋祖塔前。誰知天地秘,遠付子孫賢。月冷石橋磬,云開華頂蓮。好留行道影,千古照林泉。
湘江雨晴白云濕,湘妃愁抱香蘭泣。望望夫君去不還,佩珠落盡無人拾。碧天秋冷明月多,千里洞庭橫白波。請君莫唱《竹枝》曲,水遠山長其奈何。
微官與志違,空負圣明時。對酒懷彭澤,題詩愧渼陂。遙天和樹盡,斷岸逐舟移。楊柳黃金色,隨春入硯池。
風高海水化為石,天迥野云俱是冰。訪戴何人復乘興?平吳當日孰先登?清和月影明無奈,寒入梅花瘦不勝。大地無塵車馬寂,曉來胸次尚澄澄。
炎方吊古易興衰,知是昆明幾劫灰。黃木灣圍南海廟,白云山擁粵王臺。百年此地衣冠盡,五月南風舶艑來。游覽尚馀高興在,匆匆莫遣二毛催。莫言南海是天涯,遠客何妨歲月賒。豈謂居夷忘故土,直須浮海上靈槎。藥洲日臥仙羊去,蕃塔風高鐵鳳斜。白首飄零誰慰藉,幾回松菊夢還家。
故人遺我雙玉鐲,翡翠飄花撲眼愕。如切碧空斷碧水,云煙幻變光輝爍。持贈玉臂自相當,伊人宛在水中央;三年對看不可及,對玉一看一摧腸。昔年贈石丑如鬼,老婦耄耋衰顏萎。似我中心萬千悲,化石萬千年不毀。今年此玉溫如春,似汝肌骨似汝魂。我懷愴若三秋草,安能回我青春心?
遠送邦臣下大荒,只攜書卷與琴囊。回瞻北極歌商頌,坐對南薰操越裳。萬里皇風清海宇,中原人物見星凰。不堪相會俄相別,夢繞飛龍在廟堂。
官河催載滿船冰,五月楊梅入帝京。沁齒不知紅露濕,到詩偏助玉堂清。名從傅鼎遙分派,價比隋珠亦稱情。再拜文華門外地,講筵恩重若為榮。
小郎灘下大郎灘,伯仲分司水府關。誰為行媒教作贅,大姑山與小姑山。
轉岸波仍急,瀕溪路半無。柳低侵樹腹,蓮濕墜花須。田舍籬憂倒,漁舟柁喜扶。雨馀山更碧,倍費我工夫。浮云在空碧,來往議陰晴。荷雨灑衣濕,蘋風吹袖清。鵲聲喧日出,鷗性狎波平。山色不言語,喚醒三日酲。
蕓屋題春筆似椽,翠茵藹藹欲霏煙。懸知生物從元化,共說芳心祇舊年。香吐雜花成百和,陰擎低柳候三眠。身前正儗春暉報,夢后多應晚興綿。上國濠梁隨浩浩,故鄉蓬島憶芊芊。自家意思何人識,努力工夫信手編。指佞廷階嗟已矣,忘憂杖履覺悠然。盡令雨露青青在,寧羨繁華綺采鮮。
行天終拙寂,舉世竟奢淫。獨有三更月,同生一寸心。煙云搖玉色,楊柳弄清陰。虛白琉璃水,空明夾纈林。懷之憑嘯傲,感此費沈吟。芳草入青眼,惠風飄醉襟。落花邀舞劍,長夜撫鳴琴。流水猶真語,高山尚好音。豈知流寓者,樛結瘦難任。
官河春柳綠參差,客子經行去復遲。煙冷未添榆木火,日晴空到杏花時。胡琴欲買愁囊澀,戍笛閒聽耐舸移。筆硯半封塵待掃,漫憑歸雁譜新詩。
吳有高人,得筆三昧。灑墨飛空,墜不沾地。化為幽蘭,殊妙特妍。相所于歸,繄定默然。煜煜者蘭,巖巖者石。咨爾叢林,茲焉作式。
何處山如此,人間畫獨工。數峰華頂合,一徑石橋通。野艇依桃澗,仙臺近柏宮。曇猷不出定,云樹晝溟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