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黃仙觀兵火焚蕩之馀惟一殿突兀猶在黃仙蓋與許旌陽同時飛升者
拔宅翛然上碧虛,
神仙豈亦愛吾廬。
重門不改云山色,
古殿猶存劫火馀。
翠木蕭森高蔽日,
黃冠貧窶自畦蔬。
殘年安得長來此,
一椀松肪讀隱書。
拔宅翛然上碧虛,
神仙豈亦愛吾廬。
重門不改云山色,
古殿猶存劫火馀。
翠木蕭森高蔽日,
黃冠貧窶自畦蔬。
殘年安得長來此,
一椀松肪讀隱書。
黃仙一家無拘無束飛升上青天,神仙難道也會眷戀自己的故居?重重門扉未改,依舊映著云山景色,古老的殿宇在戰火中僥幸殘存。翠綠的樹木茂密高大遮蔽陽光,清貧的道士們自己在菜畦種菜。晚年怎能夠常來這清幽之地?捧一碗松脂,靜讀那隱逸之書。
拔宅:指全家飛升成仙,傳說中許旌陽、黃仙等有拔宅飛升的典故。
翛(xiāo)然:無拘無束、自由自在的樣子。
劫火:佛教指毀壞世界的大火,此處代指兵火。
黃冠:道士的冠帽,代指道士。
貧窶(jù):貧窮。
畦(qí)蔬:在菜畦中種植蔬菜。
松肪:松脂,可作照明或藥用。
隱書:指道家或隱逸者的典籍。
此詩或作于南宋動蕩時期,詩人途經黃仙觀,見其歷經兵火后僅存一殿,聯想黃仙與許旌陽飛升的傳說,結合自身晚年境遇,觸景生情而作。
全詩以兵火后的黃仙觀為背景,借神仙故居的殘破與清幽,抒發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及對現實動蕩的感慨,意境蒼涼幽遠,語言質樸自然,是宋代即景抒情詩的典型之作。
忠宣義死堂堂節,死到師山義亦明。家國兩人均患難,干戈滿地正縱橫。聊因心畫通相感,未必漁竿果可旌。何處江湖無此碣,幾人標榜有高名。龍跳舊刻還堪拓,燕賀新亭又喜成。岳勢不迷人仰德,石痕固在字含貞。蕭蕭風雨鬼神泣,洶洶波濤魚鱉驚。一個聘君孤搆耳,乾坤今許作雙清。
秋水春云萬里空,酒壺書卷一孤篷。多情最是閒鷗鷺,留得詩人作釣翁。
先帝逍遙游碧落,神孫端拱坐明堂。九重統握乾坤大,萬國恩沾雨露香。動植飛潛滋德色,都俞吁咈慶明良。老臣舞抃南村底,笑對兒孫兩鬢蒼。
幽僻青巖中,結屋開荒畦。群山列左右,雙澗鳴東西。蕭然守岑寂,環堵蓬蒿齊。兵戈遍天地,吾將托冥棲。
地扼全齊要,門通萬里船。臨流蔭高柳,隔水聽鳴蟬。荇帶拖殘雨,蓮衣落暮天。何人繼芳躅,開徑掃花氈。
車逐紅塵朝渡河,泥沙滾滾泛渾波。嵯峨堤岸壁危聳,狹窄江心水不多。九萬里河縈曲折,百年人事見蹉跎。母親奶汁流將竭,休復重生黃土坡。
堂下蘭菲桂亦芳,栽培人只在中堂。柏舟自昔關風教,春酒頻年祝壽康。過雨遙山朝翠合,凌霜高竹晚陰長。司空為秉春秋筆,兩字應垂百世光。
悠悠南北各天涯,欲望鄉關眼已花。憶得親庭誰共語,應憐游子未還家。
道人已跨龍潭鶴,童子能煎雀舌茶。一夜山中滿林雪,客來無處覓梅花。
青山隱隱雨斜斜,亙古蒼茫云墨遮。風簇平湖浪千朵,祇無一朵是金花。
妻兒莫笑甑中塵,只患功名不患貧。自覺有文行古道,可能無位泰生民。煙村舊業勞歸夢,雪屋孤燈照病身。投老綠袍未休去,九重天子用平人。
素業承家學有師,江湖聲譽舊聞知。風生客座談天處,云滿山衣相地時。已向支干搜隱秘,更於龍虎探幽奇。何當示我青囊術,為爾憑軒一賦詩。
平明閶闔五門開,法駕驂驔匝地來。雷動千乘天廄選,飆馳七校羽林材。金支翠蓋云中轉,紫旆紅幢樹杪回。清蹕尚喧雙鳳闕,前驅已戾九成臺。
穩看飛蟲著網黏,爐香欲盡不須添。未嫌禿頂如壺赤,何處香醪似蜜甜。
干戈國之禍,使妾骨肉殘。翁姑與夫男,狼虎并一餐。妾恨不同死,有身何用完。有身色所累,有色辱之端。固知一死萬事畢,死雖容易就死難。長軍癡兒徒好色,不知妾命死自?。言挑兵脅不足動,俘婦雜守嚴如犴。清風嶺白日寒陡,崖深江妾命所安。齧指出血寫石壁,字字入石深若刊。五十六字碼碯瘢,丹丘怨血淚汎瀾。千古萬古愿不漫,詩成一投死萬仞。凡笯無計留青鸞,區區眇婦人,烈烈男子肝。綱常一婦強千男,偷生忍死皆達官。偷生忍死皆達官,血詩仰面不敢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