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其十一
禪禪,風生木杪,葉墜庭前。
唧唧寒蛩吟破壁,聲聲歸雁度遼天。
諸人若也會得,此去吳屯不遠。
若也不會,藍溪水透洋邊。
阿呵呵,笑倒武夷張大仙。
禪禪,風生木杪,葉墜庭前。
唧唧寒蛩吟破壁,聲聲歸雁度遼天。
諸人若也會得,此去吳屯不遠。
若也不會,藍溪水透洋邊。
阿呵呵,笑倒武夷張大仙。
禪啊禪,風在樹梢吹起,樹葉飄落庭前。寒蛩在破壁處唧唧鳴叫,歸雁聲聲飛過遼天。諸位如果能領悟,離吳屯就不遠了。如果不能領悟,藍溪水一直流到大洋邊。啊哈哈,能把武夷張大仙都笑倒。
木杪:樹梢。
寒蛩:深秋的蟋蟀。
遼天:遼闊的天空。
吳屯:可能是一個特定的地名,也可能有禪意上的指代。
藍溪水:溪水名,這里可能也有象征意義。
偈頌通常是禪宗僧人用來表達禪理的作品。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較難確定,但從風格來看,應是禪宗發展過程中,僧人在日常修行感悟中創作,以啟發他人對禪的理解。
這首偈頌以自然景象為引,闡述禪理。主旨在于引導人們領悟禪機,其特點是語言通俗幽默,以輕松方式傳達深刻的禪意,在禪宗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。
病后霜威不見饒,吟邊月色苦相撩。重簾垂地寒猶入,畫燭無風影自搖。誰遣塵埃空老去,何曾鷗鷺不吾招。坐來已是愁無奈,草露蟲聲政寂寥。
起掌端平制,蕭蕭素發新。更生宗室老,太白謫仙人。貴矣狨施馬,悲哉筆絕麟。誰為篆華表,題作宋詞臣。自從水心死,麈柄獨歸公。于易疑程氏,惟詩取晦翁。二箴家有本,孤論世無同。不復重商榷,騎鯨浩渺中。
嘻吁不能忘,夜坐觀天狼。天狼何曄曄,弧矢不可張。幸逢明盛世,悠悠以徜徉。還顧我園葵,無乃躪蹂傷。悲歌送行役,亹亹連篇章。豈惜千里遠,含愁迫中腸。若人尚棄置,短褐徒遑遑。黃頭趣刺船,努力前途長。
未晚樓中傳好句,谷音卷里有新聲。高吟低唱常驚座,早著醴陵才子名。
弓騎獵平原,春衣污酒痕。經過無舊主,苔閉孟嘗門。
暖風和雨暗樓臺。馀寒巧作愁媒。半春懷抱向誰開。忍淚千回。斷夢已隨煙篆,醉魂空殢瓊杯。小窗瞥見一枝梅。疑誤君來。
細雨灑秋色,平湖生白波。客心貪路急,帆腹受風多。落木生詩思,驚禽避棹歌。舟行不借酒,兀坐奈愁何。
紫氣東來日在南,南溟咫尺望天涵。七年為政方逾一,四海同風不待三。卜世何人休鼎問,考時非我孰今擔。自收國燼歸成旅,豈向身馀較履簪。
邑宰無心見督郵,千年猶得號前脩。相君能識歸來趣,占卻中原第一流。江左繁華宰輔班,星槎無恙便知還。幾多傀儡棚中客,想像高標亦汗顏。
去歲云川始見君,澄澄胸次凈無塵。山南第一圭璋士,冀北無雙柱石臣。萬里云松斜谷外,千竿水竹渭河濱。他年歸隱重相訪,無影林間別有春。
來覓幽蹤野水邊,荒村樹里起新煙。梨花蕭寺哦詩處,春水平湖把酒前。念我身經遷逐在,喜君家值亂離全。當時悵望天邊外,今日翻思始惘然。
河水浩浩激平陸,中有清流未全洑。持茲匪石一片心,奪卻千春紅與綠。奉姑既婉撫嬰慈,了此晨昏足饘粥。琬琰名留非所期,祝取重泉聲影續。自是哀樂關至性,五十年來類轉燭。領選好用此輩人,隔世隱隱如相勖。翹首天門霧色開,海底珊瑚照初浴。華表鶴引仙樂至,蒸蘭泄桂紛爾族。旁人眼熱最繁枝,那識從前一枯木。枯榮噓變固其常,唯母永貽孫子谷。
王莽當年似姬旦,煬皇前日肖曾參。擔囊揭篋何須逐,盜賊誰無仁義心。王敦自嘆非盛德,國忠自言無令名。狐死不知正丘首,人倫都盡虎狼行。董卓猶知用荀爽,蔡京也解召楊時。善人壽命如松柏,自有神明好護持。馬六尾五四代士,蔥寸肉方千世心。浮云轉眼百千態,惟有性情無古今。天踰鐵勒偏無夜,地到扶桑更有人。民首自黔心自白,詩書萬古不憂秦。祝網三驅百圣同,仲尼無語孟牽弓。雷霆日月誰能避,肯向門前著大蟲。不是二顏張許輩,故將軀命委沙塵。天生熊掌真滋味,自美自甘難告人。晏嬰白日為讒賊,吾道何用尤臧倉。啜粥倚廬深墨面,天地不遣君齊梁。
一峰原上夕陽斜,云掩閒門幾樹花。見說西風吹不死,散分春色與鄰家。
山水交閩越,東南古縣聞。一峰晴冒雪,雨水晝蒸云。石井鵝湖倚,車盤鳥道分。儒宮荊棘里,寒葉痛紛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