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魚具詩 其三 蓑衣
一領蓑正新,著來沙塢中。
隔溪遙望見,疑是綠毛翁。
襟色裛?靄,袖香?褷風。
前頭不施袞,何以為三公。
一領蓑正新,著來沙塢中。
隔溪遙望見,疑是綠毛翁。
襟色裛?靄,袖香?褷風。
前頭不施袞,何以為三公。
一件嶄新的蓑衣,穿在沙塢之中。隔著溪水遠遠望去,還以為是綠毛仙人。蓑衣的衣襟仿佛沾染了山間的云氣,衣袖好似散發著微風的清香。前面不穿禮服,又怎能成為三公呢。
領:量詞,用于衣服。
沙塢:沙灘邊的凹地。
綠毛翁:傳說中的綠毛仙人,這里形容穿蓑衣的人遠遠看去的樣子。
裛(yì):通“浥”,沾濕。?(yīn)靄:云氣。
?褷(pī shī):羽毛張開的樣子,這里形容風吹動蓑衣的樣子。
袞(gǔn):古代天子及三公所穿的禮服。
三公: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。作者皮日休生活在晚唐,社會動蕩不安。此詩可能是他在游覽山水、體驗漁隱生活時所作,借蓑衣表達對閑適生活的向往和對官場的思考。
這首詩主旨圍繞蓑衣展開,描繪其形象與意境,展現了漁隱生活的悠然。詩中巧妙對比,引發對功名利祿的思索,在文學上豐富了詠物詩的內涵。
若人胸次閑,
能容書四庫。
余地著山川,
得酒欲飛去。
摩挲雪色壁,
吐作無聲句。
寒屯水際云,
瘦立煙中樹。
雖非桃花源,
亦自有佳處。
未休蝸角兵,
欲問樵蘇路。
只恐山中人,
笑我來何暮。
老鶴下遙天,昂昂在林表。
霜毛臨野人,逸氣秋天杳。
矯矯顏始安,不受冠帶繞。
清真自嵇阮,一醉萬事了。
讀書空谷中,生芻白駒皎。
長哦五君詠,極目送飛鳥。
宗之瀟灑玉為顏,
叔夜粗疏萬事寛。
天與海邊嘗瘴癘,
意令他日慣艱難。
功名自古誰能必,
忠孝于今眾所觀。
志士殺身當不顧,
小人懷土但求安。
歲序忽將晏,節旄嗟未還。
低云慘眾木,寒雨失群山。
喪亂關詩思,謳謠發病顏。
夢魂識舊隱,時到碧溪灣。
云路橫翔計似疏,
二原清賞更誰如。
池塘草滿供詩夢,
煙雨春來入畫圖。
落莫早知貧是病,
參池今悟直為迂。
傍人大笑公焉取,
為說忘機或類吾。
病骨怯風露,
愁懷厭甲兵。
人居絕域久,
月向此宵明。
輪仄初經漢,
光分半隱城。
遟遟不肯下,
應識異郷情。
異地逢寒食,
客情誰與儔。
心搖隴云下,
身寄楚江頭。
落絮絲絲恨,
飛花片片愁。
東風似相念,
終日倚扁舟。
間移書畫舫,一葉足浮家。
潮漲添春雨,山明放野花。
遶煙依樹斷,飛鳥受風斜。
翻訝江潭客,塵容改歲華。
汝州城南二十里,棲畝山前足山水。老人中開谷隱堂,草屋疏簷對山起。
南橫秀嶺石官道,想像此堂容此老。堂前茂林浮春煙,堂后池溏多白蓮。
前池紅蓮開更早,正與茂林相對好。開軒看蓮看不足,遠望少室如碧玉。
碧玉如屏掩此堂,老人與世已相忘。胡馬揚塵不容駐,萬里奔波失歸路。
客舟不顧生事窘,所至有堂名谷隱。大榜灰飛小榜存,至今長在對衡門。
澗上丈人肯已冷,中原舊事空銷魂。老人本是山中客,四海為家無住宅。
家人清坐已忘貧,何曾更問堂寬窄。
翠峰窩里掛青黃,
水市逡巡到野航。
帶雨鋤耘碧萼淺,
臨風采摘綠枝長。
分甘送客憐秋實,
辟谷仙家嗜果香。
聞道龍陽千匹絹,
何如山圃四時芳。
小阮東來語太夸,為傳新構甲千家。
氣沖雪野群山過,光轉云空一水斜。
聞道洗心求凈觀,不妨合掌讀楞枷。
個中富貴還君子,莫愛群奴日兩衙。
逐客身無事,乘閑葺敝廬。
堂成因有室,水到自成渠。
地迥千巖秀,春回一氣舒。
幸為時所棄,容我懶簮裾。
半生流轉任飛篷,萬里歸來興又東。
寂寞倦投揚子宅,低徊卻寄魯侯宮。
阻尋雞黍他年約,長憶園林一醉同。
何日過君花下飲,爛看濃艶舞春風。
扁舟劣容身,風浪困掀簸。
曲肱游華胥,夢斷千山過。
縱橫波間石,滿目牛羊臥。
秋毫儻不支,巨艦忽已破。
篙師號神逸,卻立變衰懦。
我豈未之思,懸知無可奈。
此生足驚憂,似為天所癉。
那能一生死,且復耐摧挫。
日暮同濟人,舉酒紛相賀。
一笑盡余觴,歌罷無予和。
天風萬里起,海水高十尋。
中有都人士,拔劍拯陸沉。
素甲三十里,朱縢萬千壘。
誓身殉家國,援抱常切齒。
東連海上兵,天挺三世英。
艨艟山岳高,軍儲滄海傾。
縱橫長江動,軍威千里空。
拊手功可立,名姝何足惜。
痛飲佇黃龍,酣醉實狼籍。
一朝肘腋變,驚雷還自敵。
鳥獸散何為,島上復賣國。
嘆息復嘆息,燕市文山即。
海外多君子,至今長恨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