謁李忠簡公祠 其一
扁舟遙泛寶珠圓,柱砥中流別有天。
萬頃琉璃涵日月,千秋祠宇肅忠賢。
先朝正氣孤風凜,昭代崇恩奕世綿。
賒望地圍東去盡,日隨征雁破蒼煙。
扁舟遙泛寶珠圓,柱砥中流別有天。
萬頃琉璃涵日月,千秋祠宇肅忠賢。
先朝正氣孤風凜,昭代崇恩奕世綿。
賒望地圍東去盡,日隨征雁破蒼煙。
我駕著小船遠遠地駛向那如寶珠般圓潤的地方,中流砥柱之處別有一番天地。廣闊的水面如琉璃般澄澈,包容著日月的光輝,歷經千秋的祠堂莊嚴肅穆,供奉著忠賢之人。前朝的正氣和孤傲的風骨令人敬畏,本朝尊崇的恩典世代綿延。我遙望大地,東邊的邊界漸漸消失,太陽隨著遠飛的大雁沖破了蒼茫的煙霧。
扁舟:小船。
寶珠圓:可能指某一圓形的如寶珠般的地方,或許是特定的地理景觀。
柱砥中流:即中流砥柱,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。
琉璃:這里形容水面像琉璃一樣光滑、澄澈。
涵:包容。
先朝:指前朝。
昭代:政治清明的時代,這里指當時的朝代。
奕世:累世,代代。
賒望:遠望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。李忠簡公可能是一位歷史上有重要貢獻和高尚品德的人物。詩人前往其祠堂拜謁,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,人們重視對忠賢的紀念和尊崇,詩人或許有感于忠賢的事跡和精神,從而創作此詩以表達敬意。
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忠賢的敬仰和贊美,突出其正氣和歷史影響。其特點是意境雄渾,情感深沉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,但對于研究當時的文化和人們對忠賢的態度有一定的價值。
畢竟紅娥勝算操,況當彼美協英髦。西樓漸展擒王手,東閣行揮剪馘刀。
扶病尋君君未歸,添香應惹踏門衣。東風未破桃花萼,雪壓馀英蝶亂飛。
吳產微開士,膏肓巖穴深。向來避小草,于今有遠心。懸知軒轅律,定非桑濮音。寒藤且高閣,川涂多毒淫。
臨邛石上老龍孫,雪抱霜封有舊痕。聳削已知非俗物,更堪來自草玄門。
落日重山涌翠波,叨從仙蹕寄行窩。云連斗極瞻天近,樹隱寒聲入夜多。典禮幸逢窺盛事,宗禋合有繼登歌。平原內史今詞伯,健筆真能障九河。
春滿皇州。見祥煙擁日,初照龍樓。宮花苑柳,映仙仗云移,金鼎香浮。寶光生玉斧,聽鳴鳳、簫韶樂奏。德與和氣游。天生圣人,千載稀有。祥瑞電繞虹流。有云成五色,芝生三秀。四海太平,致民物雍熙,朝野歌謳。千官齊拜舞,玉杯進、長生春酒。愿皇慶萬年,天子與天齊壽。
窾木饕風耐歲寒,輪囷入用固知難。不才果得全樗散,且伴幽人澗谷盤。
三峽一線天,三峽萬繩泉。上仄碎日月,下掣狂漪漣。破魂一兩點,凝幽數百年。峽暉不停午,峽險多饑涎。樹根鎖枯棺,孤骨裊裊懸。樹枝哭霜棲,哀韻杳杳鮮。逐客零落腸,到此湯火煎。性命如紡績,道路隨索緣。奠淚吊波靈,波靈將閃然。
無數山光破竹開,頓敦秋氣滿樓臺。對床不覺皆衰鬢,策杖猶思試霸材。終夜瀑喧非有雨,半空月在卻聞雷。世間涼燠真難料,初地還應到幾回。
樹林蓊蔚水縈環,知是江南何處山。幾載幽并倦行役,按圖欲借屋三間。
有美英瑤,于昭祥金。為策為章,并著徽音。德圣而尊,備舉彌文。億載萬年,永輔堯勛。
拒奸行見洗奇羞,返棹何如乘急流。且莫豐功誇絕代,須知短景逼殘秋。
依然拂袖歸山去,止止庵前伴白云。
賓頭應供未還家,聊借僧窗自點茶。此意不須相見說,已知秋色付蘋花。
邂逅相逢又別離,驟承佳貺意何其。應憐越絕閑云客,酷似臨邛瘦竹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