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中雜詠 其八 茶鼎
龍舒有良匠,鑄此佳樣成。
立作菌蠢勢,煎為潺湲聲。
草堂暮云陰,松窗殘雪明。
此時勺復茗,野語知逾清。
龍舒有良匠,鑄此佳樣成。
立作菌蠢勢,煎為潺湲聲。
草堂暮云陰,松窗殘雪明。
此時勺復茗,野語知逾清。
龍舒有優秀的工匠,鑄造出了這個絕佳樣式的茶鼎。茶鼎立著如同菌類蠢動的樣子,煎茶時發出潺潺的聲響。傍晚草堂被陰云籠罩,松窗邊殘留的積雪閃耀著光亮。這時用茶鼎舀出茶來品茗,感覺山野間的話語更加清新。
龍舒:古地名,今安徽舒城一帶。
菌蠢:形容茶鼎的形狀像菌類一樣,有起伏的樣子。
潺湲:水流聲,這里指煎茶時水沸的聲音。
勺復茗:用勺子舀茶。
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隱居山野之時。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穩定階段,詩人在閑適的生活中,對茶的喜愛促使他創作了一系列關于茶的詩歌,此詩便是其中之一,展現了他在山野間的愜意心境。
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的閑適生活和對茶的喜愛。其特點是通過細膩描繪茶鼎和環境,營造出清幽意境。在茶文化相關文學中,豐富了茶詩的內容。
插籬編槿莫稀疏,欲試園公種樹書。抱甕索绹聊度日,數椽高枕果吾廬。
西齋春樹日陰陰,下有飛花一尺深。幽趣未容他處坐,新詩只向此中吟。鄰翁小圃春相接,漁父扁舟晚更尋。歸去故園應念此,他時懷抱亦難禁。
封域近雕題,黃茅接大堤。地臨滄海盡,天壓郡樓低。霧暗秋林葉,風銷瘴雨泥。浮云望鄉國,歸夢繞蠻溪。
令節不成節,無人吊屈平。抑心長負愧,喪我亦聊生。命續馀朱縷,波沈失鼓聲。赤符空在戶,忍淚向危城。
繁霜變危綠,葉葉作秋聲。繞樹一為聽,長空數雁鳴。飄零無定所,遠近自分明。共有堅冰戒,高飛愜野情。
五馬能供具,關門駐使車。飯香抄白石,酒味瀝丹砂。入幕風初起,扳林日未斜。笙歌臨路發,歸去葛洪家。
孤臣馀犬馬,后死亦徒然。血淚長江瀉,愁心朔漠懸。千秋蘭麝土,萬里虎狼天。留得冬青樹,凌霜自宋年。
東山寺里相逢地,陸子泉頭再會年。震澤煙波彭蠡月,乾坤回首一茫然。
蜀路連云知幾許,策勤斯道耐寒暑。撥開云霧睹青天,仍與孤云為伴侶。布慈云,施法雨,竿木隨身能作主。德云不在妙高峰,此去逢人休錯舉。天風清,江月明,月巢野鶴夢初醒。門庭施設談玄者,猶較石霜半月程。常獨步,常獨行,三更月下迎空生。回首廣寒何處是,桂輪皎皎臨滄瀛。曹溪水,通一滴,容納百川流不息。黃金靈骨今猶在,白浪滔天無處覓。覿面提,當機疾,華亭船子拋篙直。截斷眾流達本源,瞿唐三峽連天碧。肩鈯斧,上青山,峭壁顛崖不可攀。欲識洞山分五位,須知兜率設三關。人亦閑,境亦閑,蕭條茅屋兩三間。五湖云月誰消得,萬里溪山獨往還。
秦時筑上郡,漢家事西鄙。邊兵鏖雨雪,血漲黃河水。千秋萬歲后,魂魄來游此。一誦古戰場,悲風來萬里。
朔風邊月薊門秋,畫角嗚嗚百尺樓。自著戎衣頻上策,三年不起別家愁。
病久不到此,荒祠草上階。陰晴連日異,閩越幾年懷。夜梵潮三丈,春酥雨一街。梨花無月處,有客醉金釵。
浹旬煙雨卒能收,拄杖相隨到上頭。積累本來由一簣,包羅曾復讓群丘。浮云于我真無累,逝者如斯自不休。天地四方男子事,肯將鷗鳥共沈浮。
馀喘不茍盡,順俗來飯僧。東嶺有上方,脩竹蔽觚棱。下有蒼石案,旁掛孤蔓藤。系累向塵世,更住殊未能。
終歲長為客,秋風早閉門。哀鴻頻入耳,羈旅易銷魂。矰繳滿天下,菰蒲即故園。所思葭菼外,煩汝問寒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