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其六十二
摩訶衍法,離四句絕百非。
香飯普熏,遍十方窮三際。
我此一眾,總是諸方羅籠不住底。
摩訶衍法,離四句絕百非。
香飯普熏,遍十方窮三際。
我此一眾,總是諸方羅籠不住底。
大乘佛法,超脫言語概念,遠離各種偏執錯誤。美妙的香飯普遍散發香氣,遍及十方世界,窮盡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。我們這一群人,都是那些常規約束不了的。
摩訶衍法:即大乘佛法,強調普度眾生。
離四句絕百非:指超越言語概念的分別,不落入常見的四種表述(有、無、亦有亦無、非有非無)和各種錯誤見解。
香飯:在佛教語境中象征著佛法的滋養。
十方:指東、南、西、北、東南、西南、東北、西北、上、下十個方向。
三際:指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世。
羅籠:比喻約束、限制。
此偈頌作者為南宋時期的釋惟一。當時佛教禪宗發展興盛,強調通過直指人心的方式領悟佛法。作者創作此偈頌可能是在向僧眾開示大乘佛法的精髓,鼓勵修行者超越言語概念,追求自由的修行境界。
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大乘佛法的超越性和自由性。其特點是用簡潔語言闡述深刻佛理,在佛教偈頌文學中具有一定代表性,體現了禪宗追求自由解脫的精神。
愔愔小院。簾幕隨風卷。睡起瞢騰拈繡線。卻把花枝比看。無端幽恨難排。海上青鸞信乖。暗觸單衾情緒,一雙胡蝶飛來。
杜宇聲聲歸去好,天涯何外無芳草。春來春去奈愁何,流光一霎催人老。新鬼故鬼鳴喧嘩,野火燐燐樹影遮。月似解人離別苦,清光減作一鉤斜。
蜀都蘊奇氣,古今生英儒。歌童選何武,狗監獻相如。煌煌直金馬,藹藹侍玉除。歸入蕓香閣,無廢五車書。
云從龍,風從虎,大地誰言無寸土。三陽肇處布新春,明明獨露乾坤祖。誰知毗耶老病翁,默爾忘言善談吐。不落四句徹三玄,還他一二三四五。報爾栴檀林下人,應時納祐還知否。收來橫骨暗中抽,放去隨群作水牯。
我本迂疏落拓人,滿頭霜雪滿懷春。登山有屐身恒健,掛壁無弦趣更真。往歲效官殊慢浪,老來學佛離貪嗔。卻憐衛鶴齊雞輩,空費心機不庇身。懶學羊裘漢子陵,亦非解印晉淵明。好山好水恒相對,浮利浮名不愿爭。詩酒每尋朋友共,田園都付子孫耕。野心真與閒云似,卻笑孤云出岫輕。末俗由來不貴儒,小夫小婦恣揶揄。束書合問山林隱,絕跡莫登名利涂。膝上有孫貧亦樂,門前無債醉如愚。咸平處士真堪羨,死守梅花住里湖。難得心交左伯桃,亦無善相九方皋。而今賤子多儒誤,自古山人索價高。眾雀豈能知鵠志,一雞何足用牛刀。獨醒獨醉俱堪樂,妙理依然有濁醪。
翔風走塵沙,草樹正玄黃。煙昏路漫漫,日冷云蒼蒼。杜公作詩處,武侯近戰場。陳跡勿驚心,俯仰已堪傷。
披發佯狂走。莽中原,暮鴉啼徹,幾枝衰柳。破碎河山誰收拾,零落西風依舊,便惹得離人消瘦。行矣臨流重太息,說相思,刻骨雙紅豆。愁黯黯,濃于酒。漛情不斷淞波溜。恨年來絮飄萍泊,遮難回首。二十文章尺海內,畢竟空談何有?聽匣底蒼龍狂吼。長夜凄風眠不得,度群生那惜心肝剖?是祖國,忍孤負!
諸佛不出世,四十九年說。千江有水千江月,萬里無云萬里天。祖師不西來,少林有妙訣。西天此土俱拈卻,一種平懷當處親。若人識祖佛,當處便超越。大盡三十日,小盡二十九。
半生豪氣學元龍,湖海惟知敬數公。徒有貞心招隱逸,恨無巨眼識英雄。天衢騎馬衣冠異,雨屋鳴雞杼軸空。西崦東屯何日了,定應愁老浣花翁。風雨蕭蕭白晝昏,肅襟受此一涼恩。丘園不作軒裳夢,陵谷空遺斧鑿痕。乍可扣舷歌楚澤,何堪抱瑟立齊門。有時散步西原上,共醉田家老瓦盆。
埽地風來不可當。卻于風后轉清涼。喧喧翠竹聲疑斗,颯颯紅蕖意自芳。秋已到,夜須長。不成新賦繼歐陽。夢回忽憶榴皮字,誰寫邯鄲大道旁。
石上溪蓀發紫茸,碧山幽藹水溶溶。菖花定是無人見,春日惟應羽客逢。獨尋蘭渚玩遲暉,閑倚松窗望翠微。遙想春山明月曙,玉壇清磬步虛歸。
之子才如冰,不應常負弩。勿為為貧謀,一意在阿堵。廣都綺縠地,當念珠還浦。惟廉可立身,勿使嗟供虜。
生死即涅槃,涅槃即生死。全迷即全悟,全死即全生。魔佛齊平,孰為非道。又須知生死非涅槃,涅槃非生死。無生死而不顯涅槃,無涅槃而不度生死。法法顯然,塵塵自離。到者里,更須有轉身一路。若也轉得,枯木枝頭,別迎春色。踢倒鐵圍山,踏翻生死海。從教月色和云白,管取春來草又青。
楊柳無情,絲絲化作愁千縷。惺忪如許,縈起心頭緒。誰道銷魂,心意無憑據。離亭外,一帆風雨,只有人歸去。
溪山隔岸好,風雨過橋危。何似高樓上,停云且賦詩。茂樹坐終日,水流心不競。誰識山中居,萬動歸一靜。泉急喧溪碓,山深怯瘦驢。翟湯如肯隱,來此卜幽居。紅紫委塵土,綠窗清晝長。安知兩三竹,風已作秋涼。攲枕聞春雨,閉門見綠陰。可人歌扇底,猶有惜春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