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中雜詠 其六 茶灶
南山茶事動,灶起巖根傍。
水煮石發氣,薪然杉脂香。
青瓊蒸后凝,綠髓炊來光。
如何重辛苦,一一輸膏粱。
南山茶事動,灶起巖根傍。
水煮石發氣,薪然杉脂香。
青瓊蒸后凝,綠髓炊來光。
如何重辛苦,一一輸膏粱。
南山的茶葉采摘等農事活動開始了,茶灶在山巖根部旁搭建起來。煮水時石頭上的藻類散發著氣息,燃燒的木柴是杉樹,散發著樹脂的香氣。煮茶后茶葉如同青色美玉凝結,茶湯像綠色的玉髓般閃耀著光澤。為什么茶農如此辛苦勞作,產出的茶葉卻都供給了那些富貴人家呢?
茶事:指茶葉的采摘、制作等相關農事活動。
石發:生長在石頭上的藻類。
然:同“燃”,燃燒。
青瓊:比喻煮茶后凝結的茶葉。
綠髓:形容茶湯的色澤。
膏粱:指富貴人家,這里指代享用茶葉的權貴。
此詩創作時間不詳。當時社會階層分化明顯,茶作為一種飲品在唐代逐漸流行,成為貴族和文人喜愛之物。詩人目睹茶農辛苦勞作,茶葉卻多供富貴人家享用,有感而發創作此詩。
這首詩主旨是反映茶農勞作辛苦與社會分配不均。其特點是將茶事描寫與社會現實結合,在唐代茶詩中,以反映社會問題的視角較為獨特,體現了詩人對民生的關注。
突兀飛樓壯粵邊,未登孤思劇悽然。江河滾滾豈今日,煙火寥寥非昔年。雨過殘虹流綵棟,秋來哀雁掠虛檐。游人莫謾貪躋覽,愁殺垂南薄暮天。
西子芳游處,山椒尚有名。花留看鏡色,云斷舞衣情。河在無星度,臺空罷雨行。總言誇絕代,終是愴傾城。
少年雖婚宦,淡然本無欲。婆娑三畝園,自嘆不啻足。
孤忠望闕重依違,寂寂琴書皓雪飛。十里如云偏戀別,百年多病喜言歸。圣明別殿方脩政,臣子荒郊已息機。最是行邊幾望月,思君夜夜減清輝。
采采荼蘼花,花露紅以滋。為姜作面色,光艷使情怡。之南市石黛,之北市燕支。芳香用未畢,蕙草忽先萎。幽鏡生紅埃,羅幃交網絲。笑貌若流光,一絕不可追。莓苔馀履跡,彷佛行遲遲。我有第五妹,與姜日娛嬉。梳姜墮馬髻,服姜月華衣。四妹嫁遠方,尚未覯容姿。今晨兩慟絕,閨閣將誰師。
無父無妻百病身,孤舟風雨阻銅墩。殘冬欲盡歸猶懶,料是無人望倚門。
市橋衰柳何堪折。蕭瑟傷離別。一樽今夕與君同。從此夜程霜雪曉程風。崎嶇蜀道休回首。京國多親舊。相逢為我報平安。更道此心如鐵尚能頑。
終日傷心淚濺花,干戈滿眼恨無涯。衣冠南渡如東晉,安得車書混一家。
堪羨幽人古瓦池,能令眼界足清奇。魚兒閑泳沖萍藻,蓮蕊初開不蔓枝。白石雨余渾鑿鑿,碧泉風動更差差。二難華萼相輝處,時復臨風共賦詩。
越客好游當歲暮,草堂習靜自情親。閉門覓句留殘臘,倚杖看山待早春。鳥雀入林知有我,煙霞為伴若無身。何當別去西湖上,萬樹梅花刺眼新。
浙水吳山產獨奇,為郎宰府眾人推。皇恩并錄三遷日,愛子忻承七帙時。閣上龍章多氣色,尊前象服有威儀。還聞常為稱觴罷,永痛游仙更一悲。
夙昔一樽酒,相從清泗濱。回首欻四載,長安逢故人。交情久益淡,辭筆老加新。送子復西去,勞生悲重陳。古來英特士,往往沈下僚。念君鸞鵠姿,俛首棲蓬蒿。霜氣斂陂澤,伊流才半篙。舟行何以尉,酌酒誦離騷。君才本高絕,流俗固難諧。桂生樗櫟林,寧免相突排。勾稽諒多暇,簾箔蔽公齋。圣賢在黃卷,差可遣人懷。少小縻一官,身世兩相補。為飽西復東,志愿劣兒乳。不無同心友,頗壓折腰膂。寄語北山云,異時吾與汝。
三百年來處士家,酒旗風里一枝斜。斷橋荒蘚無人問,顏色如今似杏花。
不羨黃金屋,不羨白玉堂。羨爾登龍門,當坐生輝光。登龍門,上青天,田文沒去李膺賢。登龍門,出幽谷,孔融了了馀碌碌。不憂坐上客,獨憂樽中酒。聽鶴憶華亭,滿坐誰相救。
好月但隨云,竟不念舊識。知我素心人,不曾共今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