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粵吟 其二
遙從南徼溯中原,玉帛車書統至尊。
東去羅浮紅日近,北瞻庾嶺紫云屯。
越裳重譯周官在,橫海樓船漠主恩。
不分芙蓉秋亦老,物華凋敝可推論。
遙從南徼溯中原,玉帛車書統至尊。
東去羅浮紅日近,北瞻庾嶺紫云屯。
越裳重譯周官在,橫海樓船漠主恩。
不分芙蓉秋亦老,物華凋敝可推論。
從遙遠的南方邊境追溯到中原,天下的財物、文字和制度都統一于帝王。向東望去,羅浮山離紅日很近;向北瞻望,庾嶺上紫云聚集。像越裳國通過多次翻譯來朝貢的制度在周朝就有,漢武帝憑借樓船將軍征伐的恩德。沒想到芙蓉到秋天也會衰老,萬物的衰敗可以由此推斷。
南徼:南方邊境。
玉帛車書:指財物、文字和制度等,象征國家統一。統至尊:統一于帝王。
羅浮:山名,在廣東。
庾嶺:即大庾嶺,在江西、廣東交界處。
越裳:古南海國名,曾向周朝進貢。重譯:輾轉翻譯。周官:周朝的官職制度。
橫海樓船:指漢武帝時的橫海將軍和樓船將軍,代表征伐的武力。漠主恩:指帝王的恩澤。
不分:沒想到。
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,但從詩中可推測是作者身處南方邊境,感慨國家統一和世事變化而作。當時國家處于統一狀態,可能面臨著一些社會變遷和自然規律的興衰。
這首詩主旨是感慨國家統一與世事變遷。其特點是意境宏大,用典豐富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,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和自然的思考。
京華文物盛,東南紫氣浮。祥云間甲第,春陽藹道周。觀國方振纓,彈冠始鳴騶。皋夔預接武,多士為我儔。如何舍此去,北上賦遠游。揚帆渡淮水,驅馬入青州。青州非故鄉,郁郁久難留。西望太行巔,南臨清濟流。行行日以遠,役役安得休。微官宦況薄,旅邸芳歲遒。嚴風被草木,密雪沾衣裘。迢遙百越地,杳邈炎海陬。那能計歸日,苦道阻且修。
身外冰霜亦易刪,春衫何事淚痕斑。坐開明鏡三千頃,遙寫峰眉四百彎。種樹漸能通至道,藏書猶許借名山。近來新學餐奇字,辟谷瑯環二酉間。
穴床撐拄小窗前,一點青燈照不眠。檐溜淙琤風淅瀝,嫩涼如水夜如年。
白板未驚魚,鳴榔響碧虛。數聲明月上,十里蓼花初。予亦煙波客,能為雪夜漁。漁書三兩卷,欲贈是三閭。
凌晨飽飯渡秦溪,要上青山九級梯。不使甌閩隔人世,頭陀力與五丁齊。
臘前三白兆年豐,即更彌旬雪滿空。歲籥未經春已到,從今物物被和風。
秋江潮落盡魚蝦,滿市鯹風到日斜。轉憶西湖莼再熟,紫絲牽出長冰芽。
夜深入廣澤,月映孤舟寒。四顧杳無際,益知天宇寬。孟冬氣蕭索,北風振枯萑。烝然遵渚雁,驚舉青云端。嗷嗷發哀響,無地息羽翰。我心懷惻隱,感激生憂患。愿言漙愛惠,咸使茲類安。惜哉力微弱,扼腕徒長嘆。
巖筑無外求,莘耕有馀樂。既為堯舜民,自抱羲農樸。
爛漫青春歲不遮,芳妍猶勝去年花。相宜眉黛鬢邊斜。許綰香風薰紫袖,勿聽愁雨滴檐牙。無邪一曲上琵琶。
長丘遠歷,大電遙源。弓藏高隴,鼎沒寒門。人生于祖,物本于天。奠神配德,迄用康年。
又夜深結網一燈紅,吹笛鄰舟攪睡濃。云夜月,雨晴風,都在漁家爛醉中。
早晚芝函下九天,不容瓜戍更期年。蒼生屬望為霖久,肯使炎方雨露偏。
真中有假假中真,行役行吟總一身。直造鹓行陪貢使,也知差勝折腰人。
幾載頻煩領度支,主恩南顧念荒疲。朱幡夾道來千騎,竹馬臨江導兩麾。入境可知凰并集,分岐徒羨鶴相隨。與君握手揶揄外,多少心期付所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