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和魯望樵人十詠 其七 樵擔
不敢量樵重,唯知益薪束。
軋軋下山時,彎彎向身曲。
清泉洗得潔,翠靄侵來綠。
看取荷戈人,誰能似吾屬。
不敢量樵重,唯知益薪束。
軋軋下山時,彎彎向身曲。
清泉洗得潔,翠靄侵來綠。
看取荷戈人,誰能似吾屬。
不敢估量柴的重量,只知道不斷把柴捆扎得更多。下山時扁擔軋軋作響,扁擔彎彎地向身體彎曲。用清泉把扁擔洗得潔凈,山間翠靄使它染上綠色。看看那些扛著兵器的人,誰能像我們樵夫這樣自在。
量:估量。
益:增加。
軋軋:扁擔承受重物時發出的聲音。
荷戈人:扛著兵器的人,指士兵等。
此詩是皮日休奉和陸龜蒙(魯望)《樵人十詠》而作。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動蕩不安,文人向往寧靜、質樸的生活。詩人通過描寫樵夫的生活,來表達自己內心的追求。
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樵夫的自在生活。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、意境清幽,通過對比手法深化主題。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唐代詩人對不同生活狀態的關注和思考。
逐客新從澤畔來,悲歌還上孝王臺。掉頭不顧千金價,東閣云霄祗自開。
正槐龍欲老,影動朱門,薰風簾卷。竹外人清,聽秋聲將轉。夢草池塘,種蘭庭砌,爽氣生葵扇。香染黃扉,律調翠簡,賞音清宴。因念南陽,碧幢煙靜,綸玉宣頻,轡絲催遣。帶錫犀虹,寵下甘泉殿。笑指蓬萊,畫舸東去,向五云蔥茜。騎竹歡迎,賀家湖上,綠香紅茜。
水窮山絕地偏幽,古殿丹青甗一丘。萬里奔濤回片石,千年斷岸壓孤舟。吳天草綠春難盡,楚澨煙深客易愁。獨樹梅花空谷夜,潮聲月色宿江樓。
柳眼低垂護墨池,菱花掩映遠山眉。輸卿刀尺工挑錦,夜夜燈前借履綦。
浮生客路苦淹留,孤獨之心與月謀。一片浮云遮又是,枉深寒里上寒樓。
鼎器法天象地,坎離運用無差。夫妻相會入黃家。共說無生妙話。雨意云情了當,領頭駕動河車。搬歸頂上結三花。牢閉玉關金鎖。
菊名非菊恨虛聞,中有幽香為解紛。采采秋風籬落畔,獨嫌荒草欲教蕓。
望秋月。秋月光如練。照曜三爵臺。徘徊九華殿。九華玳瑁梁。華榱與璧珰。以茲雕麗色。持照明月光。凝華入黼帳。清輝懸洞房。先過飛燕戶。卻照班姬床。桂宮裊裊落桂枝。露寒凄凄凝白露。上林晚葉颯颯鳴。雁門早鴻離離度。湛秀質兮似規。委清光兮如素。照愁軒之蓬影。映金階之輕步。居人臨此笑以歌。別客對之傷且慕。經衰圃。映寒叢。凝清夜。帶秋風。隨庭雪以偕素。與池荷而共紅。臨玉墀之皎皎。含霜靄之濛濛。?天衢而徙度。轢長漢而飛空。隱巖崖而半出。隔帷幌而才通。散朱庭之奕奕。入青瑣而玲瓏。閒階悲寡鵠。沙洲怨別鴻。文姬泣胡殿。昭君思漢宮。余亦何為者。淹留此山東。
誰共方舟紫水濱,仙居云水易通津。病憐藥裹隨身慣,歌放春聲入棹頻。天與人閑須待月,公知魚樂肯投綸。晚風更弄桓伊笛,驚起滄江睡鶴群。
莫向忙中去,閑時自養神。功名一場夢,世界半分塵。日月朝還暮,時光秋復春。不如來飲酒,醉里樂天真。
南州苦卑濕,梅熟復何如。老夫厭巾屨,稚子在泥涂。新月出天末,微涼生雨馀。陶公入州府,此興與誰俱。天街經暑雨,烏府絕塵氛。躍馬人皆散,新蟬我獨聞。風生初罷扇,日轉漸無云。寄語同時客,清涼尚可分。
紅塵紫陌偶相期,躡屐登龍快所思。山徑有云歸路晚,市門斜日下樓遲。漫勞軒蓋遙相問,暫寄茅堂只在茲。他日幽棲還有計,千峰平處一峰奇。
歸休得計即歸來,林下空言只可咍。莫待山靈嫌俗駕,卻將鞍馬覓塵埃。
東屯別是一山川,水秀山青似左原。我待還家筑茅屋,作詩招取少陵魂。
范蠡城邊暫駐師,喜逢上壽薦芳卮。分符今忝元戎托,出宰曾蒙國士知。門外碧湖開祖帳,階前玉樹繞孫枝。海天應有青鸞便,愿得年年寄頌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