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事四首 其一
晨炊出避寇,中夜尚傷弓。
赤地眠枯秸,青天入短篷。
可憐窮白叟,所至聚黃童。
老耳雖多聵,時聞話相公。
晨炊出避寇,中夜尚傷弓。
赤地眠枯秸,青天入短篷。
可憐窮白叟,所至聚黃童。
老耳雖多聵,時聞話相公。
清晨做飯時就外出躲避賊寇,到半夜還像驚弓之鳥般心有余悸。大地上一片荒蕪,只有干枯的秸稈,人坐在短篷船里,頭頂著青天。可憐那些窮苦的白發老人,所到之處總有一群黃發兒童聚集。我這年老的耳朵雖然大多時候聽不清,但偶爾也能聽到人們談論相公。
傷弓:典出驚弓之鳥,指因曾受傷害而變得膽小。
赤地:形容災荒后寸草不生的景象。
黃童:指兒童,古代兒童頭發未黑,故稱。
聵:耳聾。
相公:古代對宰相的稱呼,這里泛指高官。
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,但從詩中“避寇”以及描繪的荒涼景象推測,可能創作于社會動蕩、戰亂頻繁時期。當時百姓為躲避賊寇四處逃亡,生活困苦不堪,詩人在這樣的背景下創作此詩,記錄所見所感。
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社會動蕩下百姓的悲慘生活。其突出特點是通過白描手法生動展現現實。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,但為研究當時社會狀況提供了真實寫照。
掠水驚鴻,尋巢乳燕,云山記得曾相見,可憐踏盡去來枝,寒村漠漠無由面。人隔天河,聲疑禁院,云魂漫逐秋魂轉。水流花謝不關情,清溪空蘊詞人怨。
共醉元龍百尺樓,方知塵世已高秋。舉頭把酒問明月,許我乘風歸去不。
茅屋人歸后,荒村更異鄉。樹寒烏繞月,江冷雁啼霜。影賴燈相續,愁緣酒在忘。明朝覽青鏡,白發幾多長。
鷹使司漏,馬使警偷。臧者守杼,獲者運牛。彼此職廢,空抱主憂。君不見薛恭尹賞各有所,兩地一易俱稱優。
海濱枯悴到山顛,赫日炎炎類火然。微雨方將沾下土,妖虹忽復亙南天。來蘇愈渴蒼生望,斬伐誰司白帝權。怒發上沖冠欲裂,胸中長劍倚空懸。
高堂背郭對青山,盡日褰帷景界寬。碧樹欲隨鸞影瘦,綠筠長伴鶴翎寒。水晶簾動云成片,環佩聲閒雪作團。久負故人詩酒約,不嫌徑去倚闌干。
百畝私田十尺廬,釋耕為樂野人如。隴牛瀼臥春犁后,水鳥低飛午馌余。殷喪蕨薇元可食,秦炎種樹獨存書。老予擬就龐公隱,歲暮相看兩鬢疏。
蔣氏王朝傾刻亡,紅旗一片壓長江。號令記取甲申事,勝利聲中演《闖王》。
玉河流水暮潺潺,行李西風出亂山。一路相思秋色里,孤云何處秣陵關。
劉郎本自神仙骨,漫向人間學簿書。未必纏腰騎有鶴,可能彈鋏食無魚。風前玉樹人爭睹,露下金盤酒不虛。鹽筴豈淹經濟略,一錢珍重舊聲譽。
數千里兮客王畿,忘甘旨兮親庭幃。歲云莫兮音書稀,魂欲斷兮白云飛。
哭死輸肝膽,縈愁念故情。不才慚弟子,薄福嘆蒼生。舉目山河在,銜恩骨肉輕。無衣已難賦,惻惻盼嚴城。
空堂三伏轉清秋,滿院重陰瀉碧流。竿溜素霜寒挺挺,葉含輕吹晚颼颼。
泉流山忽斷,急濺落懸壁。梁石見天機,竅竹給民食。賢哉賽侯功,豐碑宜百尺。
牙璋舊制此能存,銘刻昭昭漢后元。太守未慚司馬徇,未信左契不虛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