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宛陵條風樓寄竇常侍
亂罹時節懶登臨,
試借條風半日吟。
只有遠山含暖律,
自笑疏慵似麋鹿,
也教臺上費黃金。
亂罹時節懶登臨,
試借條風半日吟。
只有遠山含暖律,
自笑疏慵似麋鹿,
也教臺上費黃金。
在戰亂的時節我懶得去登高望遠,姑且借著條風樓的景致吟詩半日。只有遠處的山巒蘊含著溫暖的氣息,我自嘲自己懶散疏放如同麋鹿,也讓這樓臺耗費了建造的黃金。
亂罹:戰亂。
條風:東風,春風。
暖律:溫暖的節候。
疏慵:懶散。
臺上費黃金:可能暗指建造條風樓花費巨大。
推測此詩創作于戰亂時期,詩人面對社會的動蕩不安,內心煩悶。登上條風樓,借景抒情,表達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下的心境和感慨。
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戰亂中的復雜情感,特點是借景與自嘲結合。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,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在戰亂中的心境。
昔余陟參山,秦楚寬自坼。大小七十峰,峰峰插空碧。紛來眩目境,獨往疲足力。及乎泛洞庭,黏天四無壁。日月涵兩丸,魚龍蕩九罭。如何舉武間,亦具仁智德。泠然一蹄涔,緣以數拳石。窈窕若徑庭,沿洄似無極。步步苔誤綦,時時蔓鉤幘。山礬作古樹,瓦松僅盈尺。不任祖龍鞭,寧堪巨靈擘。被以澗嶺名,居然無慚色。勿歸壺公袖,為我媚幾席。昔覯何足奇,天地有時窄。
杯酒連船看水流,一輪明月照靈洲。德云不省今誰是,卻憶東坡對子由。
浮云看世事,如水見交情。此道令人棄,悠然想太羹。
白發人千里,朱門月半扉。燕山云去遠,澤國雁來稀。無夜不成夢,有書空道歸。遙憐北風勁,尋便寄寒衣。
雨過連營月滿篷,一聲清嘯倚秋風。驚波不動江如練,東望扶桑欲掛弓。
播糠瞇眼丞良苦,鳴鼓連村尉始歸。及取江梅來一醉,明朝花作玉塵飛。
風淅淅,雨些些。改春華。春一去,燕雙斜。水披心,云顧影,柳排衙。才聚首,復摶沙。漫咨嗟。瞻縹緲,倚槎枒。近闐闐,遙甸甸,阿香車。
桃花扇底畫樓心,個個三千只一身。可是從來多薄命,枉將顏色似東鄰。
怪石千尋開色相,不將一葦渡滄溟。只身天地作禪字,一念菩提即佛經。錫杖未懸非故體,袈裟不替是真形。本來忘語肝腸在,喜聽潮音禮上清。
天寒書殿曉班清,氣爽仙盤瑞露零。講罷群公佩聲散,一竿宮日轉槐庭。聯翩右史直西垣,舊墨螭頭點未乾。自是退之平昔事,可須慚著進賢冠。冠佩煌煌拱北辰,道人風骨自軒軒。茯苓松下龜黿老,須乞靈丹一粒吞。恭默誰聆金玉音,陶甄萬物付無心。君王好學真天意,憂國論思不厭深。
千歲徂徠古翠蟠,拂云含霧瀉風湍。畢宏韋偃君今是,煩寫高堂五月寒。
十里脩篁翠拂天,青田漠漠水濺濺。高林忽斷驚回首,不覺奇峰墮眼前。溪橋納納馬蹄輕,竹里人家犬吠聲。行盡灘光溪路黑,隔林燈火夜深明。
相思莫遣鷓鴣來,咫尺南中見越臺。雪至三城頻作雨,花生五嶺總成梅。離支酒為高堂熟,孔雀屏因上客開。歌舞人祠東莞伯,閒同珠浦一徘徊。
安樂窩中風正清,卜居三徑近孤城。六經家學千篇在,萬古心源一念惺。聲名虛慚揚郡邑,夢魂飛不到公卿。如何當道需賢哲,錯把明經起伏生。
冬筍與霜堇,孝可使之生。老槐與枯荊,義可使之榮。蕓蕓天壤閒,何物非吾誠。根心貫芽蘗,影響于形聲。過君資孝友,早識真重輕。一時東南彥,意氣何相傾。虛幾隱天籟,深居觀物情。慈竹吾父子,義木吾弟兄。夜檐月送影,晝戶煙輸晴。與我一般意,乃作堂堂名。竹根頭??,下覆復上承。木以同本故,葉葉皆相親。承覆匪強合,相親誰使令。茲有靡不有,斧斤日丁丁。愿言厚封植,歲晚長青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