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琴篇
我生兩耳厭竹肉,高山流水愛結鐘期盟。
閒取龍門百尺之桐斫綠綺,朝回解帶便向書堂橫。
朝來有客貽我一片石,渾淪太璞含元音。
琴材完足未磨刮,徑倩妙手龍唇鳳翮一一雕鏤成。
調弦案譜葉宮羽,依稀絕壑千樹萬樹松風清。
始知中郎焦尾疑附會,爨余安得春雷鳴。
浪傳逸響匹柯笛,無乃秋柳啼寒鶯。
何如蔥翠玲瓏鑿山骨,意外突出新經營。
愿攜此琴恭進拊石曲,瓦缶竊和《南薰》聲。
我生兩耳厭竹肉,高山流水愛結鐘期盟。
閒取龍門百尺之桐斫綠綺,朝回解帶便向書堂橫。
朝來有客貽我一片石,渾淪太璞含元音。
琴材完足未磨刮,徑倩妙手龍唇鳳翮一一雕鏤成。
調弦案譜葉宮羽,依稀絕壑千樹萬樹松風清。
始知中郎焦尾疑附會,爨余安得春雷鳴。
浪傳逸響匹柯笛,無乃秋柳啼寒鶯。
何如蔥翠玲瓏鑿山骨,意外突出新經營。
愿攜此琴恭進拊石曲,瓦缶竊和《南薰》聲。
我這一生雙耳早已厭倦了絲竹聲樂,只偏愛與知音結下高山流水般的情誼。閑暇時取來龍門百尺高的桐木制作綠綺琴,退朝后解開衣帶便將它橫放在書堂。清晨有客贈我一片天然奇石,渾沌未琢的原石蘊含著天然的音律。琴材完整無需過多打磨,即刻請能工巧匠按龍唇鳳翼的樣式精心雕鏤而成。調弦按譜合于宮羽之音,琴音仿佛深谷中千萬樹松濤般清越。這才知蔡中郎的焦尾琴或許附會傳說,燒剩的殘木怎能發出春雷般的轟鳴?空傳柯亭笛的妙響可與之媲美,不過像秋柳間寒鶯的啼鳴。哪如這蔥翠玲瓏的山石所制之琴,別出心裁地展現新的意趣。愿攜此琴恭獻敲擊石琴的雅曲,讓瓦器也能應和《南薰》的和樂之聲。
竹肉:指管樂器與聲樂,竹代指管樂,肉代指人的歌聲。
鐘期:鐘子期,與伯牙為知音,此處代指知音。
綠綺:古琴名,傳為漢代司馬相如所用名琴。
渾淪太璞:指未經雕琢的天然玉石,此處形容石琴原料的天然狀態。
龍唇鳳翮:琴的裝飾,龍唇指琴首的龍形裝飾,鳳翮指琴側如鳳翼的紋飾。
宮羽:五音(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中的宮調和羽調,代指音樂的和諧。
中郎焦尾:東漢蔡邕(官至中郎將)的焦尾琴,傳說以燒飯剩余的桐木制成。
爨余:燒火剩余的木料,此處指焦尾琴的制作用材。
柯笛:即柯亭笛,傳說蔡邕用柯亭(地名)的竹子制成的名笛。
《南薰》:相傳為舜帝所作琴曲,歌辭有‘南風之薰兮,可以解吾民之慍兮’,代指雅正之樂。
詩中提及‘朝回解帶’,推測作者或為官員,退朝后于書堂鼓琴,得友人贈石制琴材,有感于石琴天然音色與雅正之韻,遂作此詩以詠其美,并表達進獻雅樂的心意。
此詩通過描述石琴的制作過程、清越音色及其與傳統名琴的對比,突出石琴‘天然’‘雅正’的特質,體現作者對高雅音樂的追求與對治世和樂的向往,在詠物中融入情志,兼具藝術與思想價值。
吾聞天臺華頂連石橋,石橋巉絕橫煙霄。
下有滄溟萬折之波濤,上有赤城千丈之霞標。
峰懸磴斷杳莫測,中有石屏古仙客。
吟窺混沌愁天公,醉飲扶桑泣龍伯。
適來何事游人閑,飄飖八極尋名山。
三花樹下一相見,笑我蕭颯風沙顏。
手持玉杯酌我酒,付我新詩五百首。
共結天邊汗漫游,重論方外云霞友。
海內詩名今數誰,群賢翕沓爭相推。
胸襟浩蕩氣蕭爽,豁如洞庭笠澤月。
寒空萬里云開時,人生聚散何超忽,愁折瑤華贈君別。
君騎白鹿歸仙山,我亦扁舟向吳越。
明日憑高一望君,江花滿眼愁氛氳。
天長地闊不可見,空有相思寄海云。
一派清流繞屋長,陰陰古木隔修墻。
枯梅照水橫疏影,新竹搖風送細香。
諸老舊游如洛社,百年陳跡有溪堂。
扁題祖筆真奇絕,??立沈吟兩鬢霜。
野店相依門向背,牧童對語岸東西。
草枯白見樵成徑,木落紅隨葉入溪。
色有淺深峰遠近,影無長短樹高低。
眼前好句閑收拾,歸到書窗卻自題。
寒鷗歸盡暮煙生,野草墻根絡緯鳴。
嶺外斜河雙派入,簾前新月半輪明。
厲階莫甚董狐筆,避世寧隨桀溺耕。
堯舜不驚祇愛酒,癡人往往笑長庚。
放眼久知亭外景,連朝苦恨雨昏昏。
紅飄落桂渾如雪,青失平林總是云。
與世相忘真有道,休官曾不待移文。
玉堂天上空回首,白發追尋我愧君。
岸幘沖寒嗅雪花,興隨云遠到天涯。
月知玉斧修成近,星伴銀潢左界斜。
佳客過從聊把酒,浮生聚散似團沙。
新吟何日重商榷,苦學無功鬢已華。
亭后千尋屴崱峰,亭前萬里見晴空。
山藏落照生新月,海漲輕濤帶晚風。
世事浮云變今古,客游镵石遍西東。
近簷溜雨霜皮柏,卻是渠曾識晦翁。
生涯太極一圖中,白鶂猶鳴上下風。
蟻穴蜂房人世是,鴆媒鳩婦性情同。
誰家不欠兒孫債,緣法還歸造化功。
月下有書何日定,一門三見線牽紅。
日暮望寒山,悵然歸思發。
如何山中客,屢看城頭月。
山中月明女蘿秋,石磴潺湲瀉碧流。
巖猨久別應惆悵,澗鳥相呼亦共愁。
城南故人與我好,令我忘卻歸山道。
昨夜西窗夢到家,忽驚千嶂芝花老。
朝來舟子促辭君,回首空江語尚聞。
別后莫嗟難見面,相思只望嶺頭云。
三載掄材棘屋中,不知老盡幾英雄。
爭先誰是穿楊妙,偶得依然拾芥同。
眾噪似狂俄寂寂,捷傳未定愈忡忡。
人間萬事皆兒戲,注目長空送暮鴻。
分劑元無欠與余,化工最巧是乘除。
壯懷何必風云入,凈念須看露電如。
玄在不妨雄拓落,詩成自笑甫狂疏。
新來一事尤堪訝,眼已眵昏學草書。
獵獵江濱萬彩旗,戀恩非止送公時。
賢如司馬家求像,教比文翁學有祠。
半月趣行三被旨,殘年惜別兩攢眉。
東南民力閩尤困,到日論思首及之。
早秋涼夜那無酒,明月清風不用錢。
重露正隨松葉下,飛星忽過柳梢前。
騎鯨昔有李十二,控鶴今無員半千。
頭白如綿空醉舞,歌長意遠有誰憐。
星曉有殘月,明明掛一弓。
四天垂野外,萬象蓄山中。
水動知冰薄,林疏見谷穹。
傍人應比我,觀物邵家翁。
清曉沉思自點頭,年將八十又何求。
便令鴟閣扶鳩杖,底似漁磯弄釣舟。
鄧禹不妨嗤寂寂,司空自信合休休。
年來點校書多在,但囑兒曹著意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