冶秋詞十四首 其九
馀香深夜在熏籠
三尺華云委墜紅
檀枕半欹新睡覺
明河欲曙隔屏風
馀香深夜在熏籠
三尺華云委墜紅
檀枕半欹新睡覺
明河欲曙隔屏風
深夜里,熏籠中仍殘留著一縷余香;華美的云紋織物上,飄落的紅花堆積成一片。檀香木枕半斜著,我剛從睡夢中醒來;銀河即將隱去,天色欲曉,隔著屏風還能望見。
馀香:殘留的香氣。
熏籠:古代熏香或取暖的竹籠,內置炭火或香料。
華云:形容有云紋裝飾的華美織物。
委墜紅:指紅花墜落堆積。委,堆積。
檀枕:用檀香木制成的枕頭,氣味清香。
欹(qī):傾斜、斜靠。
睡覺(jué):睡醒。
明河:銀河。
欲曙:即將天亮。
此詩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,推測可能作于詩人閑適生活中,通過對深夜至黎明生活細節的捕捉,展現對日常詩意的敏感。
全詩以細膩筆觸描繪深夜至黎明的生活片段,通過熏籠、檀枕等日常器物與銀河將曙的自然景象,勾勒出靜謐朦朧的意境,體現詩人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感知與古典詩詞含蓄典雅的審美特征。
孔雀生南涪,裴回紫蔚林。
文采既彪炳,與世亦殊音。
時哉固多觭,弶羅比見尋。
羽毛棽以儷,阿閣迥且深。
一彈哀鸞唱,再撫孤鶼吟。
荒涂不可踐,為君愁我心。
南翔豈無雁,
東逝豈無魚。
魚雁非我群,
焉能執素書。
謝絕紅塵萬種非,杜門卻掃下書幃。圣賢若許同仁杰,子弟從教詆竇威。反復始知經旨遠,沈潛愈覺道心微。自慚聞見多迂闊,何幸慈親屢斷機。
親灌蔬畦慕漢陰,不辭抱甕汲泉深。擬為元亮蕭條處,豈有樊遲貨殖心。剔去荊榛俱絕蔓,栽培桃李已成林。兔葵燕麥元荒寂,刬地繁華直萬金。
霜刀頓洗碧瑯玕,半畝清陰透膽寒。為去殘枝藏毒虺,端留密葉隱鳴鸞。荒榛雜揉尤宜剔,直節堅剛豈忍殘。擬倩蕭郎揮妙筆,一時收拾畫圖看。
因傳種法自東坡,潛喜春來活者多。不遣牛羊殘物性,更資雨露養天和。虬枝終擬棲仙鶴,云葉行看施女蘿。縱與蒿萊暫同植,大夫封寵竟輸他。
一抹輕煙鎖遠山,眼封瀟灑脫塵寰。投林宿鳥相呼喚,出草飛螢自往還。吟擬停杯邀月飲,醉蘄支枕伴云閒。因風拾得新詩句,獨倚高梧笑解顏。
灑落風軒枕簟涼,高眠亭午夢何長。轉為蝴蝶徒虛語,游遍華胥秖妄狂。喚覺始驚俱幻化,勞生頓悟謾乾忙。搔頭斜倚屏山久,熟較無如醉玉漿。
景鋪萬籟絕紛華,獨泛瑤觴襯臉霞。飲罷仰天歌白雪,醉來啟匣拂青蛇。伴邀佳客推明月,樂奏清聲有亂蛙。欲學廣文事高節,恨無細雨落檐花。
火宅初離望轉奢,何人等與白牛車。
盧公傳法燈千燄,龐老齊眉佛一家。
曾囑王臣山上會,新開龍藏海東涯。
人天百萬歡同祝,遙獻優曇一朵花。
亂世無家天地悲,
達人情緒幾人知。
老人離索朋來樂,
不負春林百鳥啼。
狂興頓生不自持,浣溪更得樂聽時。
幸承垂睞憐之武,謬許知音愧子期。
渺渺云山窮遠目,泠泠風露沁清脾。
老天若果聞饑渴,再乞棲霞酒一卮。
不如徑上玉華臺,烤肉季花九塊來。
貴在燒雞佐黃酒,烤由烈火就干柴。
賜書三水紅金屋,愧少平山冷燕才。
兩個神童兩迂叟,傾談滌盡鳳城埃。
綠水繞園廬,花無一日虛。
柳橋閑研席,竹嶼小籃輿。
惡草防滋蔓,新篁戒剪梳。
不堪奇字累,酬接費分疏。
地僻車塵遠,家貧人事稀。
一軒清且樸,萬舸去還歸。
盡日看垂釣,明時尚采薇。
多君憐墨客,未厭款柴扉。
草樹萋圓未似秋,
孤蟬低咽怨清游。
車聲歷鹿河聲死,
碾破西行五日愁。
官柳動新枝。
萬縷黃金萬縷絲。
折贈行人千里去,回期。
莫待清霜落葉時。
斗樞齊七政,鼎鉉象三公。
文武兼人際,安危注意同。
規隨馀故事,止足暢高風。
他日云臺畫,依然想竇融。
去日覓釣竿,定能垂釣否。
若不暇釣魚,釣竿當去取。
君有萬斛舟,
乘風信水流。
水深風力健,
應得到瀛州。
玉門將軍秦隴客,十載不歸頭半白。
夜聞隴水憶秦關,曉土城頭聽羌笛。
笛聲嗚咽送邊愁,隴水滔滔日夜流。
壯士三千豪氣盡,家人翹首望封侯。
年年虛建平邊策,依舊黃沙隴水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