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都
江南江北兩風流,
一作迷津一拜侯。
至竟不如隋煬帝,
破家猶得到揚州。
江南江北兩風流,
一作迷津一拜侯。
至竟不如隋煬帝,
破家猶得到揚州。
江南和江北都曾繁華風流,一個成了迷津,一個拜相封侯。說到底還不如隋煬帝,亡國破家后還能到揚州。
風流:指繁華景象。
迷津:迷失渡口,這里指陷入困境。
拜侯:拜相封侯,指獲得高官厚祿。
至竟:到底,終究。
破家:國家滅亡。
此詩創(chuàng)作背景可能與當時社會的政治、經(jīng)濟狀況有關。晚唐時期,政治腐敗,社會矛盾尖銳,一些人在亂世中有著不同的命運走向,詩人借此詩表達對現(xiàn)實的看法。
這首詩主旨是批判當時社會現(xiàn)象,通過對比揭示命運差異。其特點是對比手法運用巧妙,語言直白。在文學史上展現(xiàn)了詩人對社會的洞察和批判精神。
巉巖太行高,其下有幽谷。環(huán)繞兩峰間,盤向廓山腹。
甘泉注肥疇,茂草映修木。勢阻絕諠嘩,巖深易潛伏。
昔人有李愿,筑地一居獨。白鳥依蘆塘,菰花映茅屋。
心怡適所安,憂大反忘欲。掉頭不肯應,謂我此樂足。
友人韓昌黎,文章驚世俗。長言貴生毛,落落燦珠玉。
好事買名石,鐫文寄崖隩。已經(jīng)三十年,磨滅僅可讀。
我來不復見,命吏廣追逐。訪知石氏遇,猶畏長官督。
不愛石上字,秋風一砧覆。易之以千金,復使置巖麓。
從此生光輝,萬古從瞻矚。(見《古今圖書集成·山川典》卷四八《太行山部》)。
八十隨形好,相有三十二。四諦及三乘,同一無生智。
名為一合相,非是人同類。凡夫共佛同,一體無有異。
若論心與境,懸隔不相似。凡夫惟妄想,攀緣徧天地。
常懷三毒心,損他將自利。佛心常慈悲,善惡無有二。
蠢動諸眾生,心同一子地。六識空無生,六塵將布施。
意根成妙覺,七識平等智。
積陰成大雪,看處亂霏霏。
玉管鳴寒夜,披書曉絳帷。
黃鐘隨氣改,鷃鳥不鳴時。
何限蒼生類,依依惜暮暉。
雞鳴丑,愁見起來還漏逗。
裙子褊(《偈頌》作“偏”)衫個也無,袈裟形相些些有。
裩無腰(一作“襠”),袴無口,頭上青灰三五斗。
比望(一作“本為”)修行利濟人,誰知變作(一作“翻成”)不唧溜。
(按:宋圓悟《碧巖錄》卷四仰山引此首,注“一作”者為其異文。)
人在虛空月在溪。
孝女魂兮何所之?故園遺廟兩堪悲。
嶺頭霞散漫涂臉,江口月沈難畫眉。
恨跡未消云黯黯,愁痕長在浪漪漪。
人間榮謝不回首,千載波濤喪色絲。(嘉慶《曹江孝女廟志》卷八《題詠》。此則承陶敏先生告知。)
余有一大衣,非是世間絹。眾色染不著,晶晶如素練。
裁時不用刀,縫時不用線。常持不離身,有人自不見。
三千世間遮寒暑,無情有情悉覆遍,如來持得此大衣,披了直入空王殿。
腰間寶劍七星文,
掌上彎弓掛六鈞。
箭發(fā)云中雙鴈落,
始知秦地有將軍。
(見《輿地紀勝》卷一四五《簡州》)
(按:《全唐詩》卷三一四收此詩,有缺文,今重錄。)
骨肉東西各一方,弟兄南北斷肝腸。
離情祇向天邊碎,壯志還隨行處傷。
不料此心分兩國,誰知翻屬二君王。
艱難少有安中土,經(jīng)亂多從胡虜鄉(xiāng)。
獨羨春秋連影雁,每思羽翼幷成行。
題詩泣盡東流水,欲話無人問短長。
獨出諸峰表,周圍百丈圓。
千尋雄鎮(zhèn)地,萬仞上擎天。
湖浪動星際,蓮花生日邊。
終當駕云鶴,絕頂會群仙。
憂悲欲作煎心火,榮利先為翳眼塵。
虛空問萬像,萬像答虛空。
何人親得聞,木叉丱角童。
(《祖堂集》卷十七、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十。)
歐冶铦鋒價最高,海中收得用吹毛。
龍鳳繞,鬼神號,不見全??上碌丁?
海東國主尊臺教,遣僧來聽《妙法華》。
歸來香風滿衣裓,講堂日出映朝霞。
山中失卻心,任運騰騰語。
語即說空空,空中無虵鼠。
有心波浪起,無心是凈土。
凈土生真佛,佛還傳佛語。
佛能度眾生,眾生是佛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