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竹枝詞 其二十九
唱罷迎神又送神
港南港北草如茵
誰家馬上佳公子
不看神仙祇看人
唱罷迎神又送神
港南港北草如茵
誰家馬上佳公子
不看神仙祇看人
唱完了迎接神明的歌謠,又開始唱送別神明的曲子;港南港北的草地都像墊子一樣柔軟茂密。不知是哪家騎在馬上的俊俏公子,不看神仙,只專注地看著人群。
迎神、送神:民間祭祀活動中迎接和送別神靈的儀式。
茵(yīn):鋪墊的墊子,此處形容草的茂盛柔軟。
祇(qí):通“只”,僅僅。
佳公子:風度翩翩的年輕男子。
《臺灣竹枝詞》多記錄清代臺灣民俗風情,此首或作于作者考察民間習俗時,反映臺灣地區迎神送神的祭祀活動及民眾真實生活狀態。
詩以祭祀場景為背景,刻畫了一位專注看人而非神仙的公子形象,展現臺灣民間生活的鮮活生動,語言質樸,富有生活趣味。
云穿搗藥屋,雪壓釣魚船。
念楚天衡岳,弭使節、奉山游。正天柱開云,朱陵飛瀑,洞古峰幽。元是金蘭契誼,重會合、纻縞遞相酬。人道玉堂仙侶,詩成四野傳謳。別來夢想未能休。卻轉頭。看世事如棋,年華似水,鴻燕悠悠。何意仍攜末路,笑老圃、黃菊耐深秋。共向彤庭結綬,還來紫陌聯辀。
千里如天遠,三年不此來。書從云外至,手把月中開。
野人頭不巾,曠蕩禮數略。破帽久無纓,時遇大風落。得君香水珠,感此意不惡。薰之麝臍馨,貫以青絲索。細文疑瑪瑙,潤色映掌握。頗煩番舶載,亦費巧匠鑿。整冠揖貴人,使我不能樂。何當從君游,高舉謝城郭。
昔日極貧苦,夜夜數他寶。今日審思量,自家須營造。掘得一寶藏,純是水精珠。大有碧眼胡,密擬買將去。余即報渠言,此珠無價數。
石頭城西白鷺洲,樓船朝發江雨收。汀花岸草競春色,山鳥處處鳴鉤辀。把酒看山下吳會,東風吹花拂旌旆。長洲苑外見楓橋,彷佛滄溟露鰲背。夜倚闌干玩明月,二十年來幾圓缺。今夕重過一惘然,月還如舊形容別。橋邊蕭蕭數株柳,月掛梢頭夜方久。當時張繼已無聞,惟有華鯨月中吼。東望先塋片云隔,九峰如劍參差碧。君今祭掃向云深,清夢還臨鳳池側。
自我來關輔,南山得再游。山中亦何有,草木媚深幽。菖蒲人不識,生此亂石溝。山高霜雪苦,苗葉不得抽。下有千歲根,蹙縮如蟠虬。長為鬼神守,德薄安敢偷。
千里飛霜葉下初,知君回首憶鱸魚。潮生瓜步移孤棹,路轉吳淞是舊廬。海上白云秋不斷,天南明月夜何如。梅花歲暮應攀折,驛使相逢有報書。
天臺雁宕好林丘,水竹風杉寺寺幽。路轉山腰斜避石,渠通泉眼細分流。經過遂欲留佳處,險絕何須到上頭。八月錢唐望歸棹,江潮如雪倚江樓。
殘雪詞林退食時,小窗開卷鬢如絲。音傳正始誰同調?氣逼元和稍自持。文字不隨前輩盡,風流卻許后人知。霜清日冷梅花瘦,獨對爐熏看欲癡。
曾共故山寒食,忽驚廬岳重陽。想見洞庭橘柚,累垂又出青黃。
坐入江村夜,凄風兩鬢生。漁燈忽明滅,野渡尚縱橫。匣劍嫌光逸,囊琴覺調更。譙聲不到耳,忽過雁歸衡。
詩寄灣溪老友看,今年結夏擇香壇。約翻蓮藏日三卷,愿飽花齋午一餐。經月應酬拋竹素,暫時功課借蒲團。更貪兩物堪消暑,栲栳陰濃荔子丹。
月映山頭禿,云迷路口叉。仰天方索句,一鶴立松丫。
松風吹發亂,巖溜濺棋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