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陳正字送荔支三首
十年梨棗雪中看,想見江城荔子丹。贈我甘酸三百顆,稍知身作近南官。
齋馀睡思生湯餅,紅顆分甘愜下茶。如夢泊船甘柘雨,芭蕉林里有人家。
橄欖灣南遠歸客,煩將嘉果送蓬門。紅衣襞積蠻煙潤,白曬丁香之子孫。
十年梨棗雪中看,想見江城荔子丹。贈我甘酸三百顆,稍知身作近南官。
齋馀睡思生湯餅,紅顆分甘愜下茶。如夢泊船甘柘雨,芭蕉林里有人家。
橄欖灣南遠歸客,煩將嘉果送蓬門。紅衣襞積蠻煙潤,白曬丁香之子孫。
十年間我在雪地里看梨棗生長,想象著江城荔枝成熟時的紅艷。你贈我酸甜可口的三百顆荔枝,讓我稍感自己已身作接近南方的官員。飯后困倦時正想喝些湯餅,分到紅亮的荔枝正合佐茶的愜意。這情景像在甘蔗林的雨中泊船,芭蕉林里隱約可見有人家。我是從橄欖灣南歸來的遠客,麻煩你將這佳果送到我的寒門。荔枝的紅皮褶皺浸潤著南方的煙潤,白色果肉如同丁香的子孫般細膩。
荔子:即荔枝,古代“荔支”通“荔枝”。
近南官:指接近南方的官職,暗示作者任職地靠近荔枝產地。
齋馀:指飯后,齋指飯食。
下茶:指用食物佐茶,此處指荔枝配茶。
甘柘(zhè):即甘蔗,柘通“蔗”。
襞(bì)積:指衣物折疊的紋路,此處形容荔枝果皮的褶皺。
白曬:指荔枝果肉潔白,“曬”或為形容其晶瑩;丁香之子孫:比喻荔枝果肉細膩如丁香的后代,或指其香氣。
此詩為作者收到友人陳正字贈送荔枝后所作答謝詩。推測作者當時任職于接近南方的地區(“近南官”),荔枝作為南方特產,友人贈荔既表情誼,也讓作者感受到地域特色,故賦詩以謝。
詩通過描寫收荔、食荔的日常場景及相關回憶,以小見大,展現友人之情與對南方生活的融入感。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,是宋代酬贈詩中貼近生活的典型之作。
風狂雨暴肆摧殘,百孔千瘡共黯然!一舉十年成浩劫,蓋棺功罪果空前。
蜀江一帶向東傾,江上巍峨白帝城。自古山河歸圣主,子陽虛共漢家爭。
鳳苑東風早,柳眼已催春。御溝冰泮,微綠宿雨浥芳塵。燕子歸來時候,寒勒小桃未放,初試薄羅新。九市鬧弦管,萬戶慶燈辰。對鰲山,馳寶馬,競朱輪。綺羅叢中,香藹爭道漏聲頻。臺榭花陰如晝,巷陌月華如海,心事翠眉顰。舉酒強歌笑,獨憶去年人。
圣主中興憶舊臣,白頭自分老無聞。傷心轉在朝天日,經亂維存報主身。去國十年渾似夢,到家一飯忍忘君。太平政爾煩經濟,宣室非干問鬼神。
長樂鐘殘五漏微,蓬萊天近六花飛。光含銀燭調元氣,色湛瓊筵促曙輝。已放素華凝禁苑,還飄落絮點朝衣。玉堂學士文章伯,獻歲詞高和者稀。
之子輕財能好義,事如行道不拾遺。試從人物觀此世,有似開元貞觀時。
汝母生鄰死,沉痛時未知。祇今懷空席,悽愴泣枕欹。
藍田丘壑費攀緣,因憶前游一惘然。丹藥難徵勾漏令,虹橋去說武夷仙。西風老鶴松間語,白石群羊洞口眠。無分在山空有屋,塵埃袞袞送流年。
仙井會容雙眼到,病軀須著一筇扶。春風有客來相問,何日扁舟進所如。世道難交終索寞,幽居擬卜只虛無。憑君寄語山靈道,欲傍啼?借一區。
越嶺仙姿迥異常,洞庭春染六銖裳。枝橫碧玉天然瘦,蕾破黃金分外香。反笑素英渾淡抹,卻嫌紅艷太濃妝。臨風浥此薔薇露,醉墨淋漓寄渺茫。冰姿夢里慕姚黃,滴蠟凝酥別樣妝。生妒白紅太濃淡,懶施朱粉自芬芳。寒英深染薔薇露,冷艷微熏篤耨香。受用清絕恣吟繞,惜花一念未全忘。
二龍南去海茫茫,社屋寒來雁叫霜。萬死搴旗還舉義,千金脫險竟浮洋。都城不泯忠臣祀,國論猶傳政事堂。志士悲歌多感慨,后人誰識謝翱狂。
蜀山筠杖破秋霜,應有詩人見佛光。磨走蟻行皆世路,先生物外立蒼茫。
射蛇戲馬老劉郎,不為乾坤減戰場。三徑寒華空悵望,閒居無酒對重陽。心炎何處不南荒,瘴海煙深有玉堂。隨地著身無得喪,菊花開日即重陽。此身生死國興亡,搖落年年本是常。無奈潘郎解悽怨,滿城風雨近重陽。衣冠南渡紫微郎,流落天涯事可傷。不是詩人終不會,亂山深處過重陽。戰塵漠漠草荒荒,兵過村空菊自黃。死盡親知身偶在,干戈叢里見重陽。
河水悠悠雁影長,長安回首淚成行。可憐三十年前客,明日扁舟是故鄉。
水際朱陵驛,山顛磴道懸。連峰綠岸外,斷雨白鷗前。巖筱垂還起,江云濕亦鮮。可知帆席重,那怪路遷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