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過石景山
孤峰高插碧云天,
澗水無聲入小川。
兩岸蘆花搖白雪,
滿溪松子落寒煙。
哀猿何事臨風急,
老衲無心倚石眠。
嗟我塵緣猶未了,
馬蹄閒踏自年年。
孤峰高插碧云天,
澗水無聲入小川。
兩岸蘆花搖白雪,
滿溪松子落寒煙。
哀猿何事臨風急,
老衲無心倚石眠。
嗟我塵緣猶未了,
馬蹄閒踏自年年。
孤立的山峰高高插入碧藍的云天,山澗的溪水悄然流入小河流。兩岸的蘆花搖曳如白雪紛飛,滿溪的松子墜落于寒煙之中。哀鳴的猿猴為何迎著風急叫?老和尚無牽無掛倚著石頭安睡。可嘆我塵世間的緣分尚未了斷,馬蹄悠閑地踩踏,年復一年如此。
孤峰:孤立的山峰。
澗水:山澗中的溪水。
蘆花:蘆葦的花,秋季成熟時呈白色。
白雪:此處比喻蘆花的潔白。
寒煙:秋日清冷的霧氣。
老衲:老和尚,僧人自稱。
塵緣:世俗的緣分,指與塵世相關的情感、事務。
馬蹄閒踏:騎馬悠閑地行走。
此詩應為詩人秋日途經石景山時所作。秋日山景的清幽觸發詩人對自然閑適生活的向往,而自身仍需奔波塵世的現實,使其生發出“塵緣未了”的感慨。具體創作時間與作者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,當為旅途即興之作。
全詩以秋日石景山行旅所見為線索,由景及情,前半描繪山澗清幽之景,后半轉入自我感慨,既展現秋日山景的自然之美,又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俗的向往與未能實現的無奈。語言質樸自然,意境幽遠,是一首情景交融的秋日紀游詩。
輕裝仍萬里,一再未云艱。至性關今古,高情失水山。獨憐原鹡去,空憶渚鴻還。以我良朋嘆,為君游子顏。亦知官有命,吾道少逢人。時最苛廉吏,君猶念遠臣。遙聞燕谷律,應得嶺云身。歸去黃峰北,故山不厭貧。
群適其時兮余將奚待。唐虞事業兮于焉斯在。
疏疏星月帖云浮,槐葉風聲已轉秋。欲寄歸帆終未得,徒分心逐水東流。
天分已高明,樂哉賢父兄。勛名希葛亮,問學本諸程。襟滿英雄淚,琴亡手足情。相從九泉下,何處覓三英。籍甚張京兆,精神滿腹中。才高解牛刃,手敏運斤風。河滸恩波遠,廛間狡穴空。章臺舊時柳,無復映金狨。英略古無對,外庸今最良。眾方期共政,人已嘆云亡。不聽尚書履,猶懷太守章。康廬星忽墮,丹旐裊清湘。昔幸參朝列,于公更有連。規模包世界,風義薄云天。送別詩猶在,貽書墨尚鮮。偉人無復見,惟務寶青氈。
曉色入深港,停橈問古原。人稀楊柳密,村僻鸛鵝喧。不雨思祈社,無年學灌園。朝歌爾何意,隱隱度崇垣。
笑語鄉音雜,衣冠上下同。十年乘堡障,一半是王公。辛苦頭多白,沙塵眼易紅。莫因遷閭左,錯比五陵東。
自暌慈姑側,五歷暑與寒。宦轍隨閩嶠,攀陟恒苦艱。眷念姑恩重,昕夕愁眉攢。縱有淑賢娣,耿耿心未安。君也為貧仕,還里良亦難。顯揚志猶沮,待時振羽翰。吾病亟思歸,且得共馂餐。有子甫八齡,可博含飴歡。中饋付姬媵,傳舍影不單。功業君自勉,井臼吾當殫。偕隱俟異日,臨別增辛酸。
鐵甕城高倚夕曛,南徐鐘鼓遠相聞。沙邊歸雁落如雨,天際片帆來似云。鐙火樓臺延客眺,江湖蹤跡感離群。今宵拚醉篷窗酒,臥看揚州月二月。
住飛來峰,飲冷泉水。倒用逆施,拈頭作尾。十字街頭擊鼓,五天印土吃茶。南北東西若稻麻。钁頭些子意,驗盡當行家。
靈鵲欹墻,春芳逝水,梨云夢遠誰知。笑淺顰深,重門依約蛾眉。穿簾舊識雙飛燕,渺天涯、似醒還癡。算輸伊、片云幽歡,怎了心期。占人懷抱知多少,甚長愁短病,斷藕連絲。小閣回廊,夜深恩怨曾題。伶俜自忍風埃老,奈消魂、一晌難支。莫相思、何處樓高,煙月凄迷。
人物于今正眇然,欲從江表訪先賢。邇來耆舊無新語,誰使文章漫兩川。利器蚤能誇穎脫,偏師聊復制中權。騷人有幾登青竹,耐可同時欠執鞭。
雪片紛紛帳外飛,曉寒微透縷金衣。漢宮迢遞知何處,只有清宵一夢歸。
午睡醒來茶熟未,清風凈掃心田。金爐漫炷水沉煙。把君詩一卷,細細讀花前。南望不知相隔遠,美人秋水娟娟。魚書欲寄擘云箋。問君珠幾斛,才許抵新篇。
來往都城道,探知朝士心。若聞身世事,定肯卻黃金。一日再三往,奔馳十二時。郊原芳草意,惟有馬蹄知。長安九門路,車馬不曾閒。借問驅馳者,何人謁帝關。
吳公今引賈生來,意氣千秋亦壯哉。此日殿前親策士,洛陽寧少治安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