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暑李氏園二首
李侯別館鎖春陰,
花徑吹香可細尋。
迸筍侵階藤倒架,
主人重為費千金。
荷氣竹風宜永日,
冰壺涼簟不能回。
題詩未有驚人句,
會喚謫仙蘇二來。
李侯別館鎖春陰,
花徑吹香可細尋。
迸筍侵階藤倒架,
主人重為費千金。
荷氣竹風宜永日,
冰壺涼簟不能回。
題詩未有驚人句,
會喚謫仙蘇二來。
李侯的別墅籠罩在春日的陰涼中,花徑飄來清香可細細探尋。迸出的竹筍侵上臺階,藤蔓倒伏在架上,主人為修整此園耗費千金。荷花的香氣與竹林的清風適合度過漫長的夏日,即使冰壺和涼席也無法比這更清涼。題詩還未寫出驚人之句,不如呼喚如謫仙般的蘇軾、蘇二來共賞。
李侯:對姓李官員或友人的尊稱。
別館:別墅,指李氏的郊外住所。
迸筍:快速生長、破土而出的竹筍。
冰壺:比喻清涼的環境,或盛冰的容器,此處形容涼爽。
涼簟(diàn):涼爽的竹席。
謫仙:原指李白,此處借指才思敏捷的文人;蘇二:可能指蘇軾及其子或友人,泛指才華出眾者。
此詩或為詩人夏日于友人李氏別墅避暑時所作。李氏園經主人精心修整(“主人重為費千金”),環境清幽,詩人游園時觸景生情,即興題詠,表達對園林之美的喜愛及雅集之樂。
全詩以“避暑”為核心,先繪園林春陰花徑、竹藤筍石之景,再寫荷風竹影的清涼,末句以“喚謫仙”收束,既贊園林之妙,又顯文人雅趣。語言質樸而細膩,是宋代寫景抒情小詩的典型之作。
落拓隗俄醉后真,子嵩應的是前身。自緣耽酒慵開卷,翻道莊生不異人。
年來不盡愁思。詩亦愁思。酒亦愁思。風雨飄搖,田園寥落,萬縷棼絲。身在鼓鼙烽火里,嘆惶惶、無道何之。恐怖多時。生不逢時。老更哀時。卻悔當時。
不見當年舊縣基,獨留孤廟想陳隋。水過山腳無尋處,路繞云根有斷時。雉堞草荒埋廢礎,鵝峰苔老剝殘碑。危闌卻倚青冥望,入眼分明自有詩。
天地風霜日夜新,地爐穩坐暖如春。筋骸已暢心無用,轉愧窗間映雪人。
高坐天人白玉床,袈裟都是素毫光。東風也自知消息,故故吹香入道場。
壁帶懸素琴,沖牙起瑤林。月寒文甃百蟲語,簾外桂花香雪深。繡茵暗輟雙龍枕,紋笥密收團鳳錦。西鄰少婦少齊眉,寶帳芙蓉攜醉歸。獨自佳期長是誤,璿霜欲下雁驚飛。
歸旆翩翩挽不留,別離詩思為君求。西風落日重回首,何處青山是宿頭。
久作錢塘山水奴,詩情叢冗太難梳。今朝早趁無人起,高卷紗簾看雨湖。
青瑣燒燈人夜語,起看夭桃落紅雨。蕩漾春光系不回,楊條枉自垂千縷。南鄰少婦色惆悵,朝朝獨上妝樓望。封侯不顧家存亡,何必薄情惟魯將。
英雄始戰聽鳴鐘,清夜聞雷興轉濃。筆下縱橫云致雨,硯中變化雨乘風。終朝淅瀝添吾趣,千載文章蕩此胸。韓渚須臾傳漲滿,佇看鱷徙起蛟龍。
稽山鏡水毓詩僧,一讓應堪敵四靈。綵筆輝輝扶佛日,紫衣落落驗緇星。天晴蜃氣連滄海,夜靜鯨音徹洞庭。且詠白云三萬頃,絕勝傾耳聽風鈴。
木石為交不背盟,卜居應得愜幽情。雨苔蘸水溪魚上,風葉墮階山犬鳴。習懶已成忘盥櫛,避喧漸遠絕逢迎。義肥百戰收全勝,特為耽詩太瘦生。小村雖僻俗敦龐,背負崇山面俯江。月冷靈虬潛絕壑,雨晴仙犬吠流淙。缊袍御臘辭紈褲,瓦甕浮春謝玉缸。偶為清羸聊采藥,亦非竊比鹿門龐。
何意明光客,驅車出薊門。漢庭誰補闕,梁地爾參藩。中外皆王事,風塵總圣恩。寸心期不負,此去更奚論。
春木載榮,朝陽孔曦。悠悠白云,華蓋之西。
日腳初低樹色高,晚涼微動鬢蕭騷。烏頭作風白頭雨,處處歡聲停桔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