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水丹丘
節序偏驚大火流
金風瑟瑟桂叢秋
關山是處聞砧杵
河漢遙瞻望斗牛
丹鼎九還云漠漠
飛泉千尺日悠悠
劃然長嘯浮山外
一曲清歌萬籟收
節序偏驚大火流
金風瑟瑟桂叢秋
關山是處聞砧杵
河漢遙瞻望斗牛
丹鼎九還云漠漠
飛泉千尺日悠悠
劃然長嘯浮山外
一曲清歌萬籟收
季節更替,驚覺心宿二已向西流沉;秋風瑟瑟,桂樹叢生的秋日已至。關隘山川處處傳來搗衣的聲響;遙望銀河,可見斗宿與牛宿的星光。煉丹的鼎爐經九次提煉,周圍云氣彌漫;千尺高的瀑布飛瀉,時光悠長緩慢。突然一聲長嘯在山外回蕩;一曲清脆的歌聲響起,萬籟俱寂。
大火:星宿名,即心宿二,夏季見于南方,秋季西沉,標志季節更替。
金風:秋風,古代以五行配四季,秋屬金,故秋風稱金風。
砧杵(zhēn chǔ):砧,搗衣石;杵,搗衣棒,秋季搗衣聲常引發思鄉之情。
斗牛:斗宿和牛宿,二十八宿中的兩宿。
丹鼎九還:丹鼎,煉丹的鼎爐;九還,道教煉丹術語,指九轉還丹,反復提煉的過程。
劃然:突然、猛然的樣子。
萬籟:自然界的各種聲音。
此詩或創作于秋季,詩人游歷山水時觸景生情而作。時值秋令,詩人見節序更替、山水清幽,結合煉丹、飛泉等元素,展現對自然與人生的感悟。
全詩以秋夜山水為背景,融合自然景物與人文意象,描繪清寂幽遠之景,表達對時序的感慨與山水之趣,語言凝練、意境深遠,體現古典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。
落日旌旗,清霜劍戟,塞角聲喚嚴更。論兵慷慨,齒頰帶風生。坐擁貔貅十萬,銜枚勇、云槊交橫。笑談頃,匈奴授首,千里靜欃槍。 荊襄,人按堵,提壺勸酒,布谷催耕。芝夫蕘子,歌舞威名。好是輕裘緩帶,驅營陣、絕漠橫行。功誰紀,風神宛轉,麟閣畫丹青。
雪月是花非,但覺夜成旦。 世事忌分明,朦朧差好看。
芳草平沙,斜陽遠樹,無情桃葉江頭渡。醉來扶上木蘭舟,將愁不去將人去。 薄劣東風,夭斜落絮,明朝重覓吹笙路。碧云紅雨小樓空,春光已到銷魂處。
花老幾人來,人老花常少。 安得似花人,年年陪一笑。
關山夢里,歸來還又、歲華催晚。馬影雞聲,諳盡倦郵荒館。綠箋密記多情事,一看一回腸斷。待殷勤寄與,舊游鶯燕,水流云散。 滿羅衫是酒,香痕凝處,唾碧啼紅相半。只恐梅花,瘦倚夜寒誰暖?不成便沒相逢日,重整釵鸞箏雁。但何郎,縱有春風詞筆,病懷渾懶。
梅亦有何好,花中偏得名。 只為淡生活,不傍鬧門庭。
漲西湖、半篙新雨,麯塵波外風軟。蘭舟同上鴛鴦浦,天氣嫩寒輕暖。簾半卷,度一縷、歌云不礙桃花扇。鶯嬌燕婉。任狂客無腸,王孫有恨,莫放酒杯淺。 垂楊岸、何處紅亭翠館?如今游興全懶。山容水態依然好,惟有綺羅云散。君不見,歌舞地,青蕪滿目成秋苑。斜陽又晚,正落絮飛花,將春欲去,目斷水天遠。
但見白硙硙,香從何處來。 廣寒異人世,莫是桂花開。
逆境春容少,窮時節義難。 此花小異處,卻要十分寒。
萬里載梅歸,道是春來路。 那知春到時,梅已隨風去。
天葩飛墮廣寒宮,片片清香引碧空。 髣髴眾仙彈法曲,紫簫吹歇月朦朧。
神龍無尺木,反為螾蟻陵。 芳蘭生匝墻,亦隨蕭艾零。 小人甘齪齪,安知楹與莛。 黃鐘奏鏗戛,反謂蟲鳥鳴。 神物不可侮,侮之見精靈。 君看百丈湫,怒蛟誰能罾。
金粉為書重莫過,黃庭舊許右軍多。 請看今日酬恩德,何似當年為愛鵝。
積玉堆金官又崇,禍來倏忽變成空。 五年榮貴今何在,不異南柯一夢中。
一樹瑤光裹雪痕,根移上苑玉溫黁。 迎風乍拭何郎粉,裛露新回素女魂。 縞袖飏空春晼晚,玉簫吹夢月黃昏。 香林寂寂疑無夜,姑射山頭許共論。